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0-10-12 10:25
本报讯(记者邸志永 通讯员冯英华)10月10日,以“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推进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为主旨的易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学者、保定市中医骨干及各界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会议。“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参加活动,把脉易县中医药及康养产业发展。
据介绍,易县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医易水学派鼻祖张元素故乡,也是河北省中医药强县。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万亩,境内野生中药植物230余种,是“西陵知母”药材的道地产区。全县27家乡镇卫生院目前已全部建成标准化国医堂,366家村卫生室可提供中医药服务,培育了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800余人。为全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国内领先的生命健康产业高地,易县围绕北京康养产业疏解承接,结合产业扶贫、全域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制定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技艺传承和产品开发,加快推进张元素博物馆建设,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中医支撑。
张伯礼致辞时建议,易县应充分利用太行山脉的山地资源,借助安国药市及其药品的物流仓储优势,发展当地中药材种植,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抓住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的机遇,注重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三级甲等医院建设,为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撑。活动中,张伯礼对张元素提出的脏腑辨证、脏腑病机理念给予极高评价,认为其学术思想影响着中西汇通、中西结合、中医现代化等医学发展,是中医发展的内生动力。
市长郭建英说,易县作为中医学“易水学派”发祥地,把推动中医药事业与打造康养产业有机结合,值得充分肯定。他强调,要坚定信心决心,坚决扛起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治责任,奋力开创中医药事业和康养产业发展新篇章;要聚焦重点发力,抓住医、药、养“三个关键”,做优医药服务体系,做大药材规模质量,做强中医康养产业,推动中医药事业和康养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要聚力狠抓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为中医药事业和康养产业发展优化服务、强化保障。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段云波表示,燕赵大地作为中医药学重要发祥地,涌现出刘完素、张元素、李东垣、王清任、张锡纯等一代代名医大家。他希望保定市以编制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抓手,以激发中医药机构、人员活力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为全省提供改革探索和生动实践。
当天,第二届京津冀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易县举办,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易水学派研究分会正式成立。
市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相关链接
易水学派是金元时期与河间学派并立的两大代表性中医学派之一。金代医者张元素是今易县水口村人,建立了全新而系统的脏腑辨证论治体系和遣药治方理论。经其弟子及后代医者的不断发挥完善,逐渐形成了以张元素学术思想为核心的医学流派——易水学派。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的编著中,于序例部分摘引张元素主要药物学理论及观点,给予极高评价。其脏腑辨证、药物归经与引经报使理论,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对我国中医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