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作者:时间:2020-10-19 11:41
通高46.3厘米、重16千克,小耳高冠,圆眼宽喙,双翅并拢,昂首挺胸,粗壮的两足与下垂的宽尾构成三个支点,稳稳地蹲坐着……这是,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宫殿宗庙遗址西南侧妇好墓的妇好鸮(xiāo)尊。
细细端详,鸮尊整体以雷纹做衬地,蝉纹、双头夔纹、饕餮纹、盘蛇纹等交互使用。喙的表面和胸部饰蝉纹,颈两侧各饰有一条一身两头的怪夔,两翅前端各有盘蛇一条,鋬下、尾上有鸱鸮一只。生动的造型配以繁缛的纹饰,融入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妇好鸮尊堪称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品中的上乘佳作,向人们讲述着早已湮没的商朝神话。
殷墟规格较高的墓葬中,往往会有青铜鸮尊出土。商朝人爱酒,除了把心中高于一切的青铜酒礼器制作成鸮形,还会用鸮形图案做装饰,把玉佩饰做成不同样式的鸮形。鸮,猫头鹰。猫头鹰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机警诡谲的目光,凶猛搏杀的性情,象征着勇敢和克敌制胜,商人对其有着敬畏崇拜之情,视之为神禽。
在妇好鸮尊的器口下方内壁上,刻有铭文“妇好”二字。妇好,是商王朝晚期一代雄主武丁之妻。武丁以其赫赫武功,扭转了商朝一度衰落的国运,史称“武丁中兴”。卜辞记载:武丁征伐的邦国,有81个;除主要用兵于西北的“鬼方”,南面的荆楚、巴族外,还对东方等地发动过大规模的战争;作为武丁的妻子,妇好在当时非常活跃,不仅主持各种王室典礼,而且经常受命于王,统帅军队征伐四方;在战争中,她多次大获全胜,受到武丁的嘉奖——妇好墓中,出土龙纹大钺、虎纹大钺各一件,重8-9公斤;钺是那个时代军权的象征,约略相当于此后的尚方宝剑;能操持如此沉重的兵器征战疆场,其巾帼风姿,自当威风凛凛;因此,妇好被当下学者称为“中华第一女将”,有着王后、祭司、母亲多重身份,是一位能征善战的传奇女性。
妇好鸮尊共有两件,形制、纹饰、铭文基本相近,为一对。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通高45.9厘米、重16.7千克)、河南博物院(通高46.3厘米、重16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