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1-04-27 10:42
□梁美娟
做活“水文章”,有利于厚植保定发展新优势,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展现城市新形象。
防治水污染。近年来,通过落实“两山理论”,全市水域有了很大改观。我们还要继续整治黑臭水体和纳污坑塘,推进雨污分流改造、老旧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补齐排水系统短板,实现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生态修复,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拧紧水龙头。我市水资源极度匮乏,最大程度地节能减排是每个保定人的责任。要加强节约用水和集约取水管理,推进城市生活节水管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增加雨水资源供应渠道,鼓励“中水”回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统筹做好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和节约用水。
建设海绵城。保护好现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不被破坏,发挥其自有吸水能力;统筹考虑绿网、水网、路网的有机融合,让公园绿地在消纳雨水同时,为周边区域提供雨水滞留和缓释空间;通过建设透水混凝土广场及道路,下沉式中央绿廊、阶梯绿植、生态水池和因地制宜的大体量蓄水池,提升对雨水的滞蓄和净化能力,不再城市里看海。
挖掘水文化。“一亩泉”“府河”承载着老保定记忆,“一亩泉”更曾是我市代言词,当年极佳的水质磁吸着“一五”计划重点项目“乐凯胶片”花落保定。可以在注重水利工程综合功能发挥以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彰显同时,更加注重水文化植入,续水脉、传文脉,构建出文昌水秀的保定水文化体系。
打造水景观。清朝年间,我市城内明水贯流,素有“七十二座桥梁”之称,府河码头也曾有着一派“舳舻相接,樯帆如林”的景象。工程建设可以与展示我市既有水文化内涵相结合,将具有特色的水文化、桥文化有机串连到水利工程中去,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水利人文景观,满足人民群众亲水近水需求。
发展水经济。以我市“一核三带八廊十片林,五库九河十湿地”融入京雄保全局为契机,让“水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与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联系起来,发展水上运动、乡村民宿旅游、温泉、漂流等,还可以以水为媒,吸引企业、项目、赛事等落户我市。
(作者单位:市政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