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记者 孟丽 通讯员 邢玉杰时间:2021-05-25 15:50
明末,“千古奇人”徐霞客从北京出发,经阜平,到五台山游览。徐霞客在阜平境内走了115里,留下的佳句是对河北山川的唯一记载。5月19日,第11个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阜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县内多家单位——
□保定日报记者 孟丽 通讯员 邢玉杰
“癸酉七月二十八日出都(即今北京)为五台游。越八月初四日,抵阜平南关。山自唐县来,至唐河始密,至黄葵渐开,势不甚穹窿矣。”——《徐霞客游记·游五台山日记》
公元1633年八月初四,伟大的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出京都,经阜平,入五台山。一路上,经黄葵(阜平王快)抵南关(阜平南街)、舍大溪(大沙河)、饭于太子铺(阜平镇色岭口行政村塔子铺自然村),经圣水(色岭口村)、逾鞍子岭(天生桥镇不老树村)、过万年桥(龙王庙村)、望五岩寨(龙泉关镇平石头村五崖寨),遇崩崖(三箭山)、驻龙泉关、登长城岭,前往五台山,徐霞客将所见阜平美景记录于“西大道”游记中,留下他对河北山川的唯一记载。
几百年后的今天,交通工具如此发达,无论你是徒步、骑行、还是自驾,当你也走在徐霞客当初走过的那条风景旖旎的老路上,去探究阜平美景时,你一定会由衷感叹他对山水的执着,亦会感谢他对美景的分享,更会欣慰,穿越几百年风尘,今天的我们依旧能有幸与之共享。
5月19日,阜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县文联、县妇联、北果园镇、阜平镇、天生桥镇、龙泉关镇、县作协、县摄协、电信公司等单位,重走徐霞客当年在阜平的行走路线,共同纪念以《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定名的中国旅游日。
黄葵,当年徐霞客进入阜平第一站的足迹,已经淹没在烟波浩渺的王快水库。行走队伍站在北果园镇北古洞村大枣产业园的观景平台上,北眺他曾经领略过的风景,感悟那一段历史。
南关,站在1500多年的古槐下,队员们不禁畅想:徐霞客一定也在这里歇了歇脚,修整旅途的劳累。
大溪,静谧的大沙河像嵌在绿色幔帐间的一根银弦,淙淙流淌,欢快跳跃,滋润着萋萋芳草,催开了簇簇鲜花。溯溪西行,徐霞客由此继续他的旅途。
“饭于太子铺”,徐霞客当年吃的什么?是阜平缸炉烧饼、腌肉炖菜就馒头?还是深山煎饼、山药饼?老乡是否还拿出了自家陈年的枣酒?这枣酒一定很解乏。
圣水,甘甜的山泉水依然在汩汩流淌。民间传说喝了圣水可以活百岁,想必徐霞客一定也用双手捧起过这清凉的泉水,一解旅途的干渴和劳顿。
鞍子岭,如马鞍状的分水岭,如今保忻高速、337国道穿岭而过。当年的茅草屋已不复存在,高楼拔地而起,农民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里,徐霞客当年是否会想到,如今百姓的美好生活呢?
过万年桥,徐霞客畅游五岩寨。寨内奇山秀水,步步有景,景景有典,摩天岭险峻突兀拔地而起,峰峰接天。难怪他连连惊叹,“转北行,向所望东北高峰,瞻之愈出,趋之愈近,峭削之姿,遥遥逐人向人逼来,二十里之间,劳于应接。是峰名五岩寨,又名吴王寨,有老僧庐其上。”
崩崖,一座高山突兀矗立,徐霞客停下步履匆匆的脚步伫立于此。前方二里,“重城当隘口,为龙泉关。”
龙泉关,太行山中段明长城一处关隘,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远古的烽烟,民族的交往,筑城戍边,积淀出那个时代的经济与文化。清代,康熙、乾隆皇帝曾多次经阜平到五台山,龙泉关也成为古御道必经之地。如今,龙泉关上当年清朝驻军的营盘依稀可见。跟着徐霞客的步伐,队员们仍能感受到这条古道上封存的历史。
长城岭,也就是龙泉关的上关,是古代山西通往京师的必由之路,史称“西大道”。西大道上山高谷深,关隘通道处都设有关卡,长城岭上留下了徐霞客在阜平最后的足迹:“又直上五里,登长城岭绝顶。回望远峰,极高者亦伏足下,两旁近峰拥护,惟南来一线有山隙,彻目百里。岭之上,巍楼雄峙,即龙泉上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