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1-06-09 09:30
“太感谢了!没有你们的努力,孩子就不会有今天的重获新生!”日前,患儿小齐(化名)从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康复出院,家长禁不住热泪盈眶。
小齐所患儿童肝破裂病情非常凶险,死亡率高达50%,即使北京最优势的医疗资源,也不能百分百保证救治成功。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医护团队用高超精湛的医技和迎难而上的担当,挽救了孩子生命,创造了生命奇迹。
“这标志着医院在危急重症患儿的救治水平上,迈上一个新台阶,彰显了医院托管由‘输血’变‘造血’的巨大转变。”院长田剑如是说。
外伤肝破裂:幼小患儿命悬一线
“叮铃铃……”4月27日下午近5时许,医务科电话铃声骤然响起。
“急诊刚送来一名1岁11个月的患儿,腹部外伤2小时,当地医院CT提示肝右叶大面积挫伤,肝周积液,双肺挫伤,患儿目前意识不清,生命体征不平稳。”住院总医师张毓娟语声焦急,“急诊科医生首先考虑肝破裂致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挫伤,外一科主任魏山坡、内科二线血液肿瘤科主任刘燕已到达急诊,急需医务科统一协调各科力量参与抢救。”
医务科副科长胡亚南立刻启动急性创伤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联系肿瘤外科、胸外科、普外科、PICU、麻醉科、功能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要求迅速到场参与抢救,同时给医院汇报患儿情况,并立即赶到急诊科组织协调抢救。主管副院长毕晶、院长助理陆进迅速指示,立刻开通手术绿色通道,手麻科做好急诊手术准备,输血科按需备血。
一场由多科室、多学科、多位专家的团队协作有序展开。
尽锐出战:临危患儿转危为安
专家紧急会诊,一致认定,孩子目前出现失血性休克,病情极危重,没有转往北京儿童医院的机会,只有争分夺秒积极手术,孩子才有生存的希望。
无影灯下,一个和死神赛跑的全麻剖腹探查术展开。站在手术台边的是儿童医院“最强战队”——术者:肿瘤外科主任孟德光,第一第二助手:普外科主任魏山坡、胸外科主任范林林,麻醉保障:手麻科主任刘支娜、护士长何华芬带领11名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负责维持生命体征及内环境稳定,保障手术正常运转。
专家团队屏声静气,监护仪器的滴答声此起彼伏。经过细致查找,孟德光终于发现DD右半肝Ⅶ、Ⅷ破裂导致大量出血,手术医生通过在下腔静脉和第二肝门放置阻断带的方法明确出血位置并争分夺秒缝合血管以控制出血;麻醉医生通过血气分析和凝血变化等指标进行容量治疗以稳定循环和保护脏器;手术护士则通过器械供给和血液运送保障手术顺利进展;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专家通过远程会诊,对手术提出指导性意见……
经过多科室通力合作、6小时浴血奋战,手术于次日凌晨顺利结束。
托管后首例:“输血”“造血”华丽转身
在PICU接受后续治疗的小齐,得到PICU团队精心照护,康复非常顺利。术后第十天,孩子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
“没有你们,后果不堪设想,是儿童医院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孩子奶奶激动地反复念叨。
田剑介绍,小齐是医院托管后第一例全部由本地专家团队成功救治的肝破裂患儿。他的成功获救受益于保定市儿童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儿童医院用“教科书”般的一体化救治体系,在最短时间,用最优秀的团队为患儿提供了高效优质的医疗救治,体现了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对危急重症患儿的救治能力和急救水平。
2021年是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受托管的第六个年头。6年来,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得到空前快速提升,各科室从无到有的技术提升使医院门诊量逐年提高,三四级手术量从零起步,达到现在近7000例,真正实现变“输血”为“造血”,实现了让患儿在保定享受和北京相同的诊疗技术,通过托管实践这个新模式实现了医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任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