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时间:2021-06-10 09:05
□保定日报记者 张亚德
把“四嵌入”机制贯通学校教育和立德树人的各个阶段,讲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大思政课,将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有效衔接,充分融合,培根铸魂启润心智。
面对“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保师附校教育集团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学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全面开创“党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四嵌入”筑牢意识形态根基
同样的快乐,不一样的收获。
今年“六一”儿童节的保师附校校园,重走长征路车模体验、智慧冬奥创客展、“红船”模型展……以“跟着党史立信仰”为主题的体验和汇报展示活动,令孩子们兴致盎然。
从江西瑞金到贵州遵义,再到陕西延安,三年级学生郭谨睿熟练地操控着“红军号”智能循线小车,沿着椭圆形轨道驶过12个站点,每一站都用红军长征途中大事件发生地命名。“智能小车的原理,是电路板上的传感器能够识别轨道的颜色。模型制作不仅给我带来了乐趣,还帮助我巩固了历史知识。最重要的是每每想到为了中国革命献身的红军先烈,我会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郭谨睿的讲解,博得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所以我们的儿童节选择了‘跟着党史立信仰’这个鲜明主题,一方面在活动设计上突出趣味性、体验性,另一方面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参与中获得精神上的充盈,思想上的升华。”保师附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王淑英告诉记者,“打造‘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生态圈,构建‘党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始终是我们探索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为让信仰入脑入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我们采取思政建设‘四嵌入’工作模式,一是嵌入学校党政重要议事议程,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和党政联动机制,履行意识形态第一责任。二是嵌入思政课和依法治校工作内容,利用好家长学校、法治教育基地、科学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个阵地。三是嵌入教学内容,开展好一套‘无神论’教育方案,一堂‘无神论’思政课,一次‘无神论’师生访谈,一次‘无神论’班队会。四是嵌入校内外及师生管理,打造好风清气正的校园周边环境,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健康正向的舆论环境。”
“123456大思政”启智润心
五月的保师附校校园美景醉人。学校金莲会堂里,初中部“跟着党史立信仰”主题校园戏剧节正在精彩上演。
七年级学生将党史上的重要节点事件改编成18场舞台剧。井冈山上、金色的鱼钩、上甘岭、钱学森回国、十八个红手印、航天逐梦……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红色故事以党史发展为主要线索,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中国人民从饥寒交迫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脉络,体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命运巨变。
八年级师生以“永恒的丰碑”为主线,通过国家发展史、校史等不同单元,呈现了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科技报国的袁隆平、新时代楷模杨善洲、扶贫路上的山海情等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范。
“这些剧目都是师生共同翻阅学习党史资料,自编自创、自导自演的。”保师附校副校长、初中部校长孙宁告诉记者,“初中生正处在拔节吐穗的重要成长期,也是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期。我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情景式、体验式、案例式、探究式、专题式等方式,以戏剧的形式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领悟、感知升华,引领大思政走深走实。”
记者了解到,基于百年传承,接续保定二师红色血脉,保师附校积极探索学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路径,构建起“一体两翼三联动,四史五式六故事”大思政格局(简称“123456大思政”)。
一体,即构建“党建+育人共同体”,加强党对教育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九年一贯思政课建设,顶层设计一体规划、教学目标一体贯通、教材内容一体衔接、育人主体一体参与、教育资源一体供给、师资队伍一体培养,在“党建+大思政”工作中开新局。
两翼,即守好主渠道,意识形态工作嵌入教学内容;建强教师主力军,全员育人。
三联动,即课程、课堂、教材联动,区域、学校、基地联动,教研、科研、培训联动,协同创新阵地管理,形成“全学科育人”模式。
四史,是思政课内容融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发展史,全过程育人,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和价值观自信。
五式,是思政课教学采取情景式、体验式、案例式、探究式、专题式等方式进行,以活动体验实现全景育人。
六故事,是指中华民族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改革开放故事、新时代故事,带领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理念之变让信仰可见可学可行
6月7日,距2021年中考14天,保师附校为九年级毕业生举行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升旗仪式。感念母校关怀,感恩师长陪伴,寄予殷殷期盼……这堂特殊的毕业思政课上,母校深情与爱国情怀交融,即将迎来人生初考的青春少年们豪情激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的誓言响彻校园上空,为国家和民族奋斗不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壮志满怀。
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保师附校严格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聚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和加强党内监督”这一核心,以“莲花文化育廉政素养”和“七微一体化党建+”党建模式为两翼,抓党建、压责任,强组织、建制度,使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强有力,“党建+大思政”改革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效。
据统计,自2020年至今,该校党政领导班子共听课500余节,做笔记近10万字,完成高质量调研报告30余份,线上线下巡听课213000余人次,班子上党课50余节、思政课35节,撰写信仰日记600余篇。学校先后获评“河北省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优秀案例”“河北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并被命名为“河北省中小学校党员培训基地”,5名学生获评省、市级“新时代好少年”,6名师生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志愿者,3名教师获评保定市最美教师,6名教师被评为省、市级师德标兵。
理念之变,让信仰可见可学可行。思政课课前5分《强国之声》《强国之论》《强国之辩》主题活动,为学生澄清认识,让形势政策教育更加精准。“跟着红色电影立信仰”“跟着党史立信仰”主题活动,共创作46幕“党史戏剧”,8个“红色微电影”,全校师生在实践与体验中认识了国情、了解了社会,接受了教育、增长了才干。小学部“我为国旗添光彩”、初中部“青春告白祖国”活动,集团两万余名学生共同发出“爱国奋斗自信”的时代强音。该校学生连续三年获得省“阅·知·行”读书活动第一名,省中小学生时事知识竞赛冠军。
“思政教育要创新发展才能拓展立德树人的深度和广度,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培养新时代的合格接班人。”王淑英说,“我们担负着为党育人的重任,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学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坚定正确的教育方向,把好意识形态的船舵,以高度自信、坦然开放、勇敢无畏的态度,理直气壮地讲好新时代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