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我为群众办实事>

不动产登记“开新局”又一有益尝试

我市探索建立主城区建设项目首次登记公示制度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1-06-21 08:52

□保定日报记者 李 扬

通  讯  员 刘 鹏

刚刚过去的5月,伴随今年上半年第二批主城区26个建设项目首次登记情况的公示,我市主城区建设项目首次登记公示实现制度化、定期化,这是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不动产登记工作“开新局”的又一有益尝试。

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把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和推动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把群众心声作为谋事之基,把群众口碑作为评判标尺,针对群众关注的“我家‘房本’办了没有,何时能办”等问题,探索建立主城区建设项目首次登记公示制度。

找准群众“关注点”

据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认真梳理汇总群众通过多种建言发声渠道反映的线索后发现,关于不动产项目登记办证的信息问询量大数多。群众急切希望知道自家小区什么时候办了建设项目首次登记(俗称“大房本”),什么时候能办分户转移登记(俗称“小房本”)。

中心工作人员在梳理线索后还发现,百姓对个别开发商严重侵害群众知情权等合法权益的现象深恶痛绝,如封锁楼盘登记办证消息,办了“大房本”却不通知购房人,更不配合办理“小房本”,长期无偿占用代收税费等。不过,现行规范对建设项目首次登记公示并无明确规定,相关情况能不能公示、敢不敢公示长期以来未有定论,成了一个悬而未决、无人碰触的“盲区”。

找准工作“发力点”

为破解这一困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梳理了2008年至今我市主城区建设项目首次登记情况,提出了公示有关信息的设想。

今年1月5日,通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及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官微,刊登了第一批主城区共325个建设项目首次登记情况,迈出了建设项目首次登记公示探索性的第一步,群众对此反响热烈。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更加坚定了将建设项目首次登记情况公示工作行稳致远的信心、决心。

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将认真总结建设项目首次公示制度经验,定期发布建设项目首次登记情况公示,同时扩大群众查询权限,增加反馈内容,研究探索“冀时办”手机APP实时查询建设项目首次登记情况,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贡献力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