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1-08-16 16:14
□保定日报记者 王金堂
实 习 生 刘亦忱
7月29日,我市召开市场主体年报公示暨信用助企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就有关工作答记者问。
问:在信用监管和信用助企方面,市场监管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今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实施“信用+”工程,制定《关于全系统各领域加强信用监管的实施意见》,按照“信用赋能,协同监管”要求,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公示、信用承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等制度举措,逐步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模式。针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质量安全、标准认证、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将信用监管与质量安全监管和服务发展深度融合,积极组织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示范创建工作,探索建立行业信用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信用管理在创新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效能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推进各个领域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信用监管,健全完善工作程序,规范实施企业信息公示、失信惩戒、信用修复、守信激励等,促进公平公正监管。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完善信用记录、信用档案,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全面提升智慧监管水平。今年以来,全市组织开展内部联合随机抽查297次,抽查市场主体8748户;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51次,抽查市场主体247户,正在抽查中3499户。抽查结果公示5496户,抽查结果、处理结果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市政府门户网站、部门门户网站等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
问:今年的企业年报公示工作有何特点?
答:今年企业年报公示工作在突出疫苗生产、特种设备生产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风险行业领域100%应报尽报的基础上,增加大型企业逾期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信息和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年报内容。对于新增的年报内容,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加大督促指导力度,通过采取微信在线解疑释惑,上门指导企业报送等措施,防止因漏报、错报而影响企业信用。
问:没有及时年报会对企业产生哪些影响?
答:企业没按时年报会产生以下后果:一是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向社会公示。二是政府部门实施信用联合惩戒。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标注为经营异常状态)的市场主体和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各行政机关将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招投标、政府采购、取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经营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工作中,依法采取限制或者禁入的联合惩戒措施。三是日常经营活动受限。目前,经营异常名录信息已被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贷款、担保、保险等商事活动的重要参考。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其银行开户、贷款等业务可能受到影响。四是信用受疑交易相对方拒合作。市场交易相对方在选择交易对象时,也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甚至取消合作。五是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3年仍未依法履行公示义务的,将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六是企业责任人任职将受限。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董事、监事、高管的相关信息将纳入信用监管体系,任职资格相关事项受到限制,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上市主体的董事、监事及包括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等在内的高级管理人员。
问: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影响企业信用如何补救?
答: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要及时进行补救,一是对于未能按时报送年报的企业要及时补报;二是对于经营地址不实或不准确的市场主体,要依法办理住所或者经营场所变更登记,或者提出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可以重新取得联系,申请恢复正常记载状态;三是未按规定履行即时信息公示义务的市场主体,应当先履行其信息公示的义务;四是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市场主体,要及时更正其公示的信息。完成以上基础工作后,到登记机关的同级市场监管部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市场监管部门在核查之后作出是否移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