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1-08-20 09:13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全市商品市场从单一到繁荣,从封闭到开放,从匮乏到丰富,从传统到现代,全市商品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商品市场发展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商品市场健康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商品市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商品流转规模和市场容量急剧扩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巨幅增长。
194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1.4亿元,先后于1995年、2009年、2015年分别跨过1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大关。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61.7亿元,比建国之初增长了971.6倍,年平均增长10.2%;比1978年增长了193.5倍,年均增长13.4%。
二、商品市场发展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商品市场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整个消费流通领域呈现繁荣活跃、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城乡市场共同繁荣,乡村占比不断提高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推进,农民的收入增加,购买能力增强,农村商品市场发展明显加快,城乡差距不断缩小。2020年,全市城镇实现商品零售额1032.8亿元,乡村实现商品零售额328.9亿元,乡村占比由“十八大”以来(2013年)的21.7%提高到2020年的24.2%。
(二)限上法人优势明显,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在多年的市场竞争中,限额以上企业凭借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消费者认可度高等优势,成为城乡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的首选消费场所。2000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法人企业仅95家,分别于2011年、2014年突破300家、500家,到2020年底,全市纳入限额以上统计范围的批发零售法人企业共526家,比2000年增加了4.5倍。
(三)经营主体多元化,消费环境持续改善
改革开放前,全市商业经济成分单一,经营主体主要是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改革开放以后,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纷纷进入商贸流通领域,并逐步成为流通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格局。伴随着经营主体的丰富,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产品、服务质量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尤其加大对食品、药品等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检验和监管,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保障消费安全,消费环境持续优化,消费信心持续提振。
2020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法人企业中,私营、外商及港澳台商控股企业达495家,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法人企业数的94.1%,实现销售额550.6亿元,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法人企业销售额的69.4%。
(四)商品种类日益丰富,消费档次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商品品种、数量、质量档次明显提高,消费升级换代速度加快,消费者在购物消费方面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居民日常较大消费已由之前的“百元级”“千元级”商品发展成“万元级”,甚至“十万元级”商品,消费档次不断提高。
据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类值统计显示,2020年,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中西药品类、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等体现消费提档升级的商品共实现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218.7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的53.6%。其中,汽车类实现限额以上零售额168.1亿元,是“十八大”以来(2013年)的1.4倍,年均增长5.2%;通讯器材类实现限额以上零售额8.0亿元,是“十八大”以来(2013年)的1.9倍,年均增长9.6%。
(五)购物习惯变化巨大,支付方式安全快捷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手段的进步,购物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到店购买,人们还有网购、外卖、社区团购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与此同时,消费支付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凭票购买生活必需品,到用现金、信用卡、手机扫二维码支付,现如今,又进入安全快捷的指纹、扫脸等生物支付时代,消费支付方式的巨变,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商品市场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实惠。
三、展望未来
经过100年的变迁和高速发展,全市商品市场不断前进,取得的成就硕果累累,鼓舞人心。展望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商品市场作为联结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市场发育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作用将更加突出,新的消费热点也将被市场挖掘,城乡居民在整体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城乡市场差距可望进一步缩小,大型商贸企业会更加凸显,新的销售模式会更加丰富,消费者会有更多的获得感。全市商品市场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向着更健康、快速、活跃、兴旺、美好的方向阔步前进。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