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文旅新闻>

太行深处的“世外桃源”

——记阜平县吴王口乡桃园坪村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杨红伟 耿小航时间:2021-08-31 14:18

铙钹打击乐
桃园坪村街景

阜平县城沿203省道向西出发,一路青山巍峨秀丽,河流清澈蜿蜒。大约不过七八十里路程,过了砂窝镇地界,转过一道弯,一大片桃树林映入眼帘,不由让人发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慨。

相传很久之前,此地漫山桃树,因此得名——桃园坪。

每到春季,桃林盛开,桃花妍妍,引人入胜;夏季,硕果累累,芳香扑鼻,令人垂涎。如今这片桃林还有一个好听又浪漫的名字——桃花岛,形成百亩桃园的秀美景观。

桃园坪地处太行山系,北有柏树林山,南有桃树岭(也称岭上),东有媳妇山,圆囫囵山等。山势奇丽,连绵不绝。山上草木茂盛,郁郁葱葱,一眼望去就是数不尽的美景。进入村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鸡犬相闻,一片祥和,堪称现代版的“世外桃源”。相传真武、马王两位大帝,驾云向北,路过此地,感叹:真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也,遂将此地选为自己的花园。村里至今还存有明代真武马王庙遗迹。

百年古槐是桃园坪村的地理标识,虽历经百年风雨仍郁郁葱葱、参天而立,在村民心中具有神圣而不可替代的地位。

桃园坪村历史文化渊源流长。旗号会相传是3000年前老子宣传《道德经》的一种形式。桃园坪村的旗号会源于明朝,盛于清朝,表演形式类似于持旗游行,分动、静两种,有上八仙、下八仙、金鸡报晓等内容,旗子变化多端,极具观赏性,2006年被评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流传在民间的铙钹打击乐,用铙、钹、鼓三种打击乐器组成,相传始于周朝文王时代,是为了迎接战场归来的英雄而用的。现存曲谱《风搅雪》《得胜》《爬杆》《线鼓》《中司头》等,曲调激昂慷慨,催人奋进,2006年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春节前后,铙钹打击乐配合旗号会,在本村和邻村演出,祈祷五谷丰登,四季平安。

桃园坪村因紧邻山西,山西晋剧一度盛行,红火时村里有两个晋剧班登台竞演,现年70岁的耿金宝老人红极一时。现在村里的“魅力桃园坪、乡村大舞台”,也时常有村民自编自导的节目上演。

村里还有有“阜平县的蒲松龄”之称的小说作家耿吉友,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有多部小说出版。根据其同名小说《荡妖记》改编的剧本获国家版权。

桃园坪村特色美食有炒疙瘩、饸烙面、腌猪肉等,独具特色,味美咸香。

桃园坪人民始终跟随党、维护党,响应党的号召。村西山头上的柏树林,便是响应国家绿化荒山号召的劳动结晶。百亩柏林,孕育了众多野生生物,有野鸡、野兔等。置身山林,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可体会重归自然的乐趣。

村西北台上有上百亩的核桃园,它是村子里重要的经济作物,同样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夏季,核桃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秋季硕果累累,丰收在望。核桃号称“长寿食品”,味甘,性温,可补肺益肾、滋阴助阳、润肠通便、止咳定喘。由于身处太行山腹地,远离污染,山坡土地含氮磷钾充足,太阳照射充足,生产的核桃营养价值极高,远近闻名。

村西北向上是同属于桃园坪大队的贝子生态村。贝子村紧邻吴王口温泉,地理位置优越。村内树木茂密、曲径通幽,风光旖旎、民风淳厚,远离城市的喧哗,宁静而清新,是天然的修心养生福地。

大沙河从桃园坪村东穿行而过,河水清盈透亮,良好的水质孕育了多种鱼类。河水两岸长满草木,郁郁葱葱。紧靠河岸便是百亩菜园,种满了各类时令蔬菜,既是村民餐桌上的美食,也是游客的最佳首选。

村东南有一道沟,名叫过道沟。沟内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沟谷深处悬崖峭立,云绕鹰翔,狍子野羊进出林间,呼一声回音四起,妙趣横生。过道沟有大小石门、望夫石等奇绝景观,小石门只能容一人通过,脚下山泉清澈,仰头百丈悬崖成一线。此地还流传着东海龙王之女和当地小伙虎子的凄美爱情传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爱情之谷。

青山处处埋忠骨,桃园坪也是一座红色文化村落。这里曾是八路军第二供给所所在地,区公所也曾在这里办公。抗日战争期间,黄敬(化名,原名俞启威,又名俞大卫)将新印的边区票子藏在这里。晋察冀后勤供给部也曾设在这里,现存遗迹多处。在革命道路上,桃园坪村先后有耿大章、耿占兴等九名烈士英勇就义。每年春节,搭起烈士棚,全村人都来祭奠。

夏末秋初,太行深处,桃园小村,松柏青葱,古槐擎天,溪水长流,尽是盛景。欢迎您带着家人朋友,一起来探访这美丽的太行深处的“世外桃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