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播种希望

——“聚力雄安送培训”中的动人故事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2-04-02 08:27

□保定日报记者 孟丽 刘飞

“2017年的春天,老爸去了雄安新区……虽然离家不太远,因为忙碌却很少见面……”

正如歌里所唱,家在保定、奋斗在雄安新区,崔惠欣的雄保“双城记”生活,到今年整5年。

5年,雄安新区和古城保定,双城并肩而行,崔惠欣往返其间,用一次次联络、一场场培训,帮助新区群众不断解锁新技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挥洒汗水,播种希望。

曾经,他常常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回不了家;今天,他依旧每周只能回一两次家。但我们看到,雄安新区一天一个样,群众正在拥抱新生活。

歌里的“雄安老爸”

歌是儿子崔蕴熠在2018年写给崔惠欣的,名字叫《雄安老爸》。歌曲朴实真切,唱出了儿子想对父亲说的话,也记录了崔惠欣的双城故事。

2017年,雄安新区在春天里诞生。就职保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着丰富就业培训经验的崔惠欣,被选派到雄安新区筹委会城乡统筹组,成为就业社保领域负责人,主要职责是研究征迁安置中就业、社保方面的政策。

工作中,一个问题常常萦绕崔惠欣和同事们心头。“因为雄安新区的科学管控,一些落后的传统产业要关停,加上征迁启动,群众就业怎么办?”

很多事都在探索阶段,崔惠欣和他的小组开启了深入调查研究。家庭小作坊多、群众学历底子薄、劳动力技能单一、期望值高……随着掌握情况一点点增多,他们越发感到以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创业的紧迫性、必要性。

决心已下,主动作为,但却困难重重。当时在雄安新区搞培训,一无资金、二无机构、三无场地,怎么办?

压力下,崔惠欣跑步到“娘家”——保定市人社局,沟通交流,形成思路——调配京津冀资源,送培训到雄安新区,但主力一定是保定,而且一定要直达乡、镇、村。

崔惠欣至今还记得2017年5月的那次协调会。保定市人社局七楼会议室,9家保定市优质职业培训定点学校负责人齐聚一堂,信心满满。之后,更有几家非定点学校主动找上门要求加入。

“后来的工作证明,这些软硬件实力较强、办学诚信、专业特色鲜明的学校,为雄安新区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崔惠欣说。

培训生力军积极参与,市人社局、财政局全力支持,崔惠欣和他同样有雄安情怀的“战友们”在雄安新区最得意的作品——“聚力雄安送培训”活动正式启动。

培训班一个个开班,一天跑几个点,联系老师、联系场地,联系村委会、联系招工单位,晚上还要开会到深夜,50岁的崔惠欣,忙碌得像18岁的血气青年。而且,偶尔回趟家,第二天6时又得出发,他成了儿子歌里的“雄安老爸”。

“夏天的荷花你无暇去看,老友的邀约你无暇见面,我看到你背已渐弯,是年龄的印记不可逆转”,但是,“不老的老爸志向高远,崭新的画卷在你面前,绵薄之力是你的心愿,千年大计将铸就诗篇……”

儿子崔蕴熠说:“和我一样拥有一个去雄安新区工作的父亲亦或是母亲的人还有很多,这首歌不单单是唱给自己的父亲听,更要唱给所有雄安新区的建设者乃至为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努力奋斗的长辈们听。”

坚实的保定力量

2017年6月26日上午8时,保定世纪宏光技工学校的老师们,早早来到容城县大河镇东里村幼儿园,一张有平台运营、社群营销、店铺诊断等电子商务课程的课程表,醒目地贴在教室门口,“聚力雄安送培训”首个电商创业培训班开班。从这天起,他们每天驱车60多公里,从保定赶来讲课。

结合前期摸底调研成果,深入分析群众培训意愿,按照易掌握、好就业、能创业的原则,“聚力雄安送培训”活动确定了重点开展适应性、技能性、创业性三大类型培训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以建筑、餐饮、家政、绿化、电商等12个专业为主的培训计划。

“可谓为雄安新区群众量身打造。”崔惠欣说,“我们选定的是分层培训,年轻人鼓励学历教育,年龄大一点开展短期培训,力求实现全覆盖,短期培训全免费,技工学校免学费。”

除了入门级职业培训,“精品班”“提升班”也在跟进。河北软件学院免费为雄安新区电商培训佼佼者开办高级班,效果显著。

不仅仅是技能培训,随着雄安新区征迁安置工作的推进,新区群众逐步由村民转为新市民,面临身份、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和理念的转变。

崔惠欣表示,考虑到一些群众未来拿到补偿款后要会理财,培训中专门开设了“理财知识进课堂”;为了在“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中对群众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培训中同样开设了相应课程。2018年11月15日,依托河北大学优质教学资源,“雄安新区新市民教学师资培训班”开班,以高质量的新市民培训帮助群众尽快融入未来城市新生活,充分享受发展红利。

2017年下半年,以保定力量为主的“聚力雄安送培训”活动轰轰烈烈展开,成为雄安新区一道靓丽风景。据统计,不到一年时间,累计开展培训100多期,培训人员近4000人,覆盖三县重点区域,支持培训资金近400万元。

保定的优质培训机构为雄安新区的培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新区城乡统筹组和保定市人社局共同协调下,省人社厅自2018年起每年为雄安新区支持专项就业帮扶资金,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开展。

“聚力雄安送培训”的意义就在于体现了政府的担当作为,让百姓真正受益。崔惠欣说:“至今,保定力量仍是雄安新区培训的主力军。”

蝶变的新区市民

面临新机会,雄安新区群众对技能“充电”的热情迅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和新区发展同频共振。

今年50岁的管双兰,是雄安新区安新县大王镇北六村人,以前在村里开服装缝绣加工厂。厂子停工后,她第一个报名,参加了保定光明职业培训学校在镇上举办的育婴师培训。

“我不仅学到了育婴知识,还通过新市民课程,接触到了新区发展的新政策、新理念,开阔了视野和创业思路,明白了今后的发展方向。”管双兰说。

学成之后,管双兰没有离开,而是留在培训学校做助教,当助教老师满一年时,学员就已超过500多人。2018年4月,管双兰和9名姐妹共同创立了雄安妇女创业合作社,当年她又注册成立了家政服务公司,目前已带动400余人就业。2018年11月,管双兰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凭借技能学习实现转型的雄安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高朝,安新县三台镇高公村人,今年47岁。雄安新区成立前,他带着一个小工程队在附近承揽一些建筑工程,效益还不错。雄安新区成立后,他的小工程队就不好再揽着活儿了,以后做什么,他心里也没了底儿。

此时,保定新兴工业技工学校和天津园林学校联合组织的园林绿化培训班来到了三台镇,高朝参加了40天的专业培训,系统学习了观赏林木的养护、种植,绿化机械操作使用等知识。

彼时,千年秀林工程正在一步步地绿满雄安,园林绿化人才缺口大,高朝很快就入职天津市方正园林建设监理公司,成为了“美容师”。

参加就业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提升自身素质,参加雄安新区建设。受益的学员送来了“聚力雄安送培训小荷才露践初心”的牌匾表示感谢,这又何尝不是崔惠欣和每一个为雄安新区发展贡献力量的保定人的初衷?因为他们,一批又一批管双兰、高朝们,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创造着雄安新区美好的未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