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2-05-20 10:19
□贾伟斌
市委明确提出,唱响“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主旋律,就要在“五个走在前列”中展现保定担当,其中“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走在前列”位列首位。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牢牢把握产业振兴这个关键,坚定不移发展都市农业。
保定是农业大市,区位优势明显,农业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特色产业突出。近年来,我市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共同富裕为目标,把发展都市农业作为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重要战略支撑,粮食产量连年丰收、科技强农蔚然成风、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农村经济稳居全省前列,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特殊而重要。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按照“围绕一条主线(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主线)、守稳两个底线(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实施四个行动(设施农业突破行动、奶业振兴跨越行动、中央厨房崛起行动和龙头企业腾飞行动)、推进三项工程(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程、乡村建设工程和农村改革工程)”的总体思路,聚焦产业提质、投资提速、形象提升、品牌提效,推动都市农业取得新进展、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确保农业稳产保供、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和谐。
都市农业前景广阔,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保定“三农”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可以说未来的农业一定是融合化、现代化、高端化、开放化的农业。市委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和乡村振兴内在要求,统筹大局,协调各方,提出加快推动特色品牌建设、推进数字农业先行先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等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京津冀协同不断深入、雄安新区建设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市优越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为更好融入京津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链提供了基础,为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带来重大机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提升政治站位,把握发展大局,保持清醒头脑,树牢忧患意识,大力发展都市农业,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现代化高质量的农业农村发展保定路径。
一是站位协同发展大局,着力推进产业融合。坚持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延长三产,推动“一核、一带、四区、十集群”产业布局,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今年新增设施农业16万亩以上,力争到2023年末,都市农业产业达到千亿级别,加快融入以北京为主导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大格局。
二是落实项目带动战略,全面提升产业层级。坚持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发挥50家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作用,今年再谋划建设100家博士农场,搭建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平台和利益共享机制,加快建设全省唯一的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重大国家科技基础设施,着力打造涿州国家农业高新区。坚持向农产品加工业要效益,积极对接中粮、中化、君乐宝、伊利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定兴同福15亿元大健康项目、北京宏福50亿元设施蔬菜项目的建设力度,发挥新组建的全市中央厨房和预制菜产业联盟优势,做大做强做优“预制菜”产业。坚持向数字化智能化要市场,实施“快递进村”“数商兴农”工程,推动中国建行裕农通等“互联网+政务服务”乡村全覆盖,建设数字农业园区。
三是强化项目落地保障,加快推动产业发展。成立乡村振兴金融创新工作室,定期召开政银企对接会,研发“惠农政策服务平台”,从奖补贴息、金融服务、用地保障、资金扶持、大县奖励等方面对产业项目进行支持。建立招商项目、落地项目、储备项目、在建项目、投产项目“五本动态清单”,采取定期调度、集中开工、观摩拉练等措施,全力保障项目落地落实,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是“农业产业项目突破年”。落实中央、省、市有关要求,我们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以都市农业为统领,以产业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逐步走出一条科技引领、质量优先、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作者系保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