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收藏>

近年来,三星堆文物、菏泽考古遗址挖出“萌”兽,可谓又“出土”又“出圈”。作为有着3000年建城史的古城,保定也有很多“出圈”,并且“呆萌可爱”的文物——

一起看保定出土的这些文物如何“画风突变”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2-07-04 08:17

作为有着3000年建城史的古城,保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保定各地出土的文物珍宝不在少数,尤以满城汉墓、燕下都遗址文物最具特色。珍贵的“透雕龙凤纹铜铺首”、奢华的“金缕玉衣”、精美的“长信宫灯”、技艺高超的“错金博山炉”……一件件国宝向世人展现了几千年前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历史与文明。今天,小编向大家展现的不是这些耳熟能详,严肃、厚重的文物,而是古人那些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审美,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抽象画风系列

战国虎头形陶水道管口

在众多出土的文物中,有的虎穿金戴银,有的虎玉石象牙,有的虎却只能去下水道排污水。这件出土于易县燕下都遗址的虎头形陶水管,像不像铁憨憨二哈?老虎张口瞪目,双耳后翘,两前足平伸,四爪着力,巧妙地利用老虎大张的嘴巴起排水作用。这件陶水管将实用与艺术造型融为一体,是我国古代早期建筑装饰的佳作。

看这对萌萌的耳朵,有没有想要摸一下的冲动?

西汉铜说唱俑

这件文物是不是很有“招财猫”的即视感,它实际上是西汉铜说唱俑。出土于满城陵山一号汉墓的铜说唱俑有两件,是一对。两件铜俑均为坐姿,面部造型基本相同,都是大眼睛、高颧骨、尖下巴;着装打扮也毫无二致,都是梳高髻、着错金云纹右衽衫。但是,他们的动作表情却有明显不同:一俑跽坐,手臂上扬,张嘴嘻笑,表情滑稽;另一俑则盘腿而坐,双手置于腿上,似在全神贯注地侧耳倾听,以作配合。二俑神态默契,相辅相成,生动刻画出俳优说唱的形象。

神秘严肃系列

史前人面陶面具

看这表情不开心全写在脸上了,它被称为人面陶面具,出土于易县北福地遗址。在北福地遗址出土的陶面具残片约145件,长7.5至20厘米,宽6至13.5厘米,材质多为夹云母红褐、灰褐、黑褐陶,大多由直腹盆的腹部或底部改制而成。大小不一,大的与真人面部相近,采用阳刻、阴刻、镂空、浮雕等多种技法勾勒出人或兽面,额头和两侧有多个穿孔。据推测这些陶面具主要用于祭祀活动中,距今8000余年,是目前所见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史前面具,是研究史前宗教活动的重要资料。

西汉铜人

出土于保定满城陵山一号汉墓的铜人,作立姿,头大,下身甚短,身材极不合比例。高鼻,尖下巴,挽长发髻于脑后,上覆小冠。蝉衣右衽,腰际束带,宽袖,双手上抬作持物状。两脚尖微露于袍下。

看这个小人,个头不大,可可爱爱,但表情严肃,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

龇牙咧嘴喜庆系列

西汉错金铜豹

这个看似憨憨的家伙,其实是难得的汉代艺术珍品。出土于满城陵山二号汉墓的西汉错金铜豹,长5.9厘米 高3.5厘米。豹作蜷卧状。昂首张口,长尾弯卷,平底。豹身以金斑为主纹,错出梅花状豹斑,头足和尾部錾点状纹,口部涂朱。双目镶嵌白玛瑙,由于粘合料中含有朱红色颜料,故双眼呈现红色。豹体内灌铅,使其更加稳重。装饰华丽,造型生动优美。

西汉鎏金对兽形铜饰

这座铜饰造型优美生动,细看之下仿佛弯嘴微笑,“有点开心”哦。它就是西汉鎏金对兽形铜饰,长16.5厘米,高11.9厘米,出土于满城陵山一号汉墓。铜饰作独首双身的龙形,双躯作90度之夹角,兽首高昂,两角细长卷曲,拖于背上,身饰飞翼,四肢矫健有力,通体鎏金,造型优美生动。夹角内残存朽木,为方形木器角端的饰件。

这些可可爱爱的文物,不仅观赏性强,有些还兼具了强大的实用性。古人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你还知道哪些独特审美并且在保定出土的文物呢?快来告诉我们吧(bdwblyb@126.com)。      本报综合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