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收藏>

听文物讲故事

自大唐而来,这个保定版“女子乐队”不一般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2-07-11 08:52


五音十二律,宫商角徵羽。一千多年以前,出现了以女子为主的“乐队”。而展露千年前女子乐队神秘风采的,不是文人墨客的名作,也不是历史学家的记录,而是块很特别的文物——白石彩绘散乐图浮雕。

上世纪90年代,考古学家在我市曲阳县灵山镇发现了一处墓葬,墓葬规制和壁画内容都沿袭了唐代晚期都城长安葬制。这个墓穴一经发现,精美的汉白玉石浮雕就吸引了考古学者和美术史研究者的目光。

那这个墓葬是谁的呢?经过发掘和对墓志铭的比对后,专家确认,这座古墓的墓主人是五代时期的王处直。王处直,官拜义武军节度使,节制易、定、祁三州,为河北地区的重要藩镇将领。后其养子王都发动兵变,王处直被软禁,忧愤而死。王都在夺权后,为了脸面和名声,请来了最好的工匠为其养父修建陵墓,进行厚葬。墓室为前后两室的双室墓,以青石砌筑,保存了大唐遗风,整个墓室绘满了奉侍、山水、花鸟、云鹤、星象等内容的精美壁画。尤其用18块曲阳汉白玉浮雕出了武士门神、生肖、散乐、奉侍等几组雕刻,装饰于墓室各壁,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该墓早在金代就已被盗,1994年又被盗墓贼洗劫。1995年,考古工作者对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仅发掘出所剩的六块生肖和两块奉侍、散乐浮雕及少量小件文物。

这件弥足珍贵的白石彩绘散乐图浮雕就嵌于墓室西壁南部下方,长1.36米,高0.82米,厚0.17至0.23米,画面由15人组成,突出表现了五代时期乐队吹奏表演的热闹场面。

画中人物面朝右方站立,分前后两排,每人手持一件乐器。画中右边的第一人为女性,着男装,头戴黑色幞头,身穿褐色圆领长袍,双手交叉于胸前,横握一棒,棒上有双环丝带,似为乐队指挥。右下角两个男性头缠布带,好似在表演或在队前导引。另外12名演奏者都是女子,分为前后两排,所持乐器有箜篌、筝、琵琶、拍板、座鼓、笙、方响、筚篥、横笛等。她们头梳抱面高髻、椎髻、环髻、双髻等不同发式,插白色梳或鲜花,身穿红色抹胸、白色衣裙,外穿褐、白、红三色窄袖短襦,帔巾从胸部后搭于肩上,腰系绦带于身下,脚穿红色高头履。伎乐人物丰满圆润,表情生动,皆有“晚唐遗风”,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浮雕以汉白玉精雕细刻而成,线条唯美流畅,姿态生动,画面节奏动作,极富音乐律动感,可谓上承大唐之余韵,下启宋辽墓葬壁画散乐图像之先声。

彩绘散乐浮雕登上《国家宝藏》舞台

白石彩绘散乐图浮雕整体设计精巧,群像构图疏密得当、错落有致,既是盛唐以来音乐艺术的真实写照,也是权贵豪门奢侈生活场景的一个侧影;在雕刻技法上,成熟且有不少创新之处,在雕刻完成后,根据不同部位再施以各色彩绘,充分展示了五代时期曲阳石雕的艺术风采,印证了曲阳雕刻艺术在唐代就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雕刻艺人不但能雕,而且能绘。

这块彩绘散乐浮雕弥足珍贵,美轮美奂,堪称国宝。在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纪录片节目《国家宝藏》舞台上,中央民族乐团就曾复刻了彩绘散乐图浮雕,再现了唐末五代时期的乐舞场面。    本报综合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