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产业赋能 项目集聚 业态勃发

——高新区厚植“高”“新”土壤开启发展新模式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2-08-10 08:26

□保定日报记者 寇奇平

通  讯  员 张 辉

作为高质量发展主战场,高新区是一面旗帜。

该区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显著成效和红利释放,谱写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新篇章。胸怀紧迫感、责任感,奔跑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高新区全力加速向“高”向“新”,用实绩提信心、展决心,培植城市未来,向国家高新区30强挺进。

“高新区的这些项目带动力强,投资大、产出多、技术新,这次观摩很令人振奋。”一场观摩结束后,来自河南的参观团成员陈晓华感慨地说。

作为项目建设主阵地、主战场,高新区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诠释着国家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责任担当,闪耀着“高”“新”发展的新局面。

目前,高新区已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电谷品牌。形成以新能源和智能电网设备制造为主导,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补充的“2+N”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在光电、风电、输变电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领域,集群企业170余家,形成中国电谷品牌,聚集了英利、天威、国电联合动力、四方三伊等龙头企业;近年来先后获批“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12个国家级基地。

截至目前,区内市场主体2.1万户,其中注册企业1.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4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84家,全市占比37%;各类上市挂牌企业23家,其中主板上市1家、创业板1家、新三板12家、河交所挂牌9家,占全市挂牌上市企业的23%,居全市第一。

该区全面构建国家级创新生态系统。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建成高新区创业中心、中关村创新中心、3S双创社区、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国家级孵化平台4个;省级孵化器12个;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同光半导体公司院士工作站、哈宜环保公司院士工作站等2家院士工作站;华翼风电院士合作重点单位、荣毅通信院士合作重点单位、中环新源院士合作重点单位等3个院士合作单位;6家博士后工作站;7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国家标准创新基地;高新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6件,全市排名第一。

同时,高新区还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北大、中信通等顶尖科研院所、高校深度对接合作,领跑产业高端。以同光晶体、中创燕园为代表的领军企业,正在加速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条拉伸;特别是发展建立了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深圳湾创新广场、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三大创新载体,聚合超千家创新机构、科技企业,成为北京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载地;其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开创的协同创新保定模式,在国内多个城市推广。

项目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命,高新区牢牢把握“高”“新”的发展定位,聚焦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积蓄各方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高新区锚定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双招双引、科技创新,持续发力,踔厉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征程上,用实绩培植城市未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义民说。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高新区聚焦产业更新,抓项目、增动能,通过重点项目领导包联等举措,使大项目势如破竹,拔节生长。

截至目前,该区今年获批省、市重点项目32项,总投资251.84亿元,今年计划投资35.19亿元。1—5月完成投资8.34亿元,投资完成率23.69%。1—5月新增省重点前期函项目2项,市重点前期函项目4项,全年项目总数已达38项。区内先进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电网、生物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6个产业,以及北部新城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的代表性项目等,使全区重点项目正在聚合呈现新动能。

同时,发挥中关村创新中心、深圳湾创新广场,与中电光谷合作的“网信谷”平台各自功能,保持与北京、深圳、武汉数字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中国信通院保定分院占地131亩的信息通信产业聚集区项目,计划近期开工建设;依托深圳湾保定创新中心,吸引包括北京中软、国信优易等一批数据服务项目;依托投资7亿元的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园,承接北京中关村产业外溢,打造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目前已经开工建设并开始前期招商;联合中电光谷,共建“网信谷”,通过搭建产业孵化器、实施产业基金,引进中国电子集团关联企业和行业龙头入驻。

项目落地速度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直观体现,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助推剂。

高新区积极开展政务服务数字化、智慧化工程,以“冀时办”APP为依托,政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实现100%;利用创新数字媒体,将企业办理业务各个流程以二维码形式告知办事人员,做到审批全流程“一次性告知”。同时,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企业、中介机构、智库机构的平台纽带作用,对标深圳、北京、雄安营商环境建设,完善公平、法治、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组织成立保定高新区商会,首批入会企业76家,搭建起企业与政府间、企业与企业间的沟通桥梁。该区坚持“一企一策”、专班化运作,定向服务,力争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再创新高,让更多高新技术企业飞跃发展。

锻造长板、补强短板。如今,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彰显、成色更足,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