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做青年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

——记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涿州中学团委书记苏瑞娟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2-08-10 08:28

□保定日报记者 程雅洁

“苏老师,我考上大学啦。谢谢您,在我彷徨无助的时候陪伴我、指引我,让我重拾信心。”

“老师,这次高考我发挥特别好,多亏了您在考前为我做心理疏导。”

……

暑假期间,苏瑞娟又接到了学生发来的各种喜报和感谢信。

“孩子们有什么高兴的事儿,总喜欢与我分享。当遇到心理困惑时,也愿意找我帮助。在她们眼里,我就是他们的知心姐姐。”涿州中学团委书记苏瑞娟说。

2002年,河北师大心理系毕业的苏瑞娟来到涿州中学,筹建了心理咨询室。当时,每天晚自习的时候,就会有学生到她这里来咨询心理问题,向她倾诉心中的困惑、焦虑和心事。每当这个时候,苏瑞娟总是耐心倾听,为他们解疑释惑,抚慰心灵。学生们往往愁眉不展而来,面带微笑而去。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知识,我在教学楼每个楼层都设立了宣传栏,每周精选心理小故事及心理知识刊登在宣传栏里。课间时,孩子们会围在宣传栏周围驻足观看。”苏瑞娟回忆说,“我还在学校开设了心理信箱,一些内向的学生有了心理困惑,不好意思来咨询,便会写信投到这个信箱,我会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他们回信,遇到共性的问题,我会编成小故事,在宣传栏里解答。”就这样,苏瑞娟用耐心和爱心为学生扫除阴霾,使他们的心理得到积极引导,增强了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长进。

2011年,苏瑞娟开始担任校团委书记。她发现学校有教研专刊、德育专刊,但学生们没有自己的刊物,就寻思着为孩子们创立校刊。

说干就干。苏瑞娟在全校学生中发起征集校刊名称的活动,没想到学生反响热烈,征集上来的名称就有好几百个。经过学生会讨论,校刊起初定名为《起点》,后更名为《新起点》,一直延用至今。涿州中学校刊为季刊,编辑部所有工作人员全部从学生中挑选而来。每期出刊前,苏瑞娟会和学生们一起确定主题,然后组织学生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征稿,有的负责编辑,有的负责美编,还有的负责印刷、发行。

几年下来,校刊成为了涿州中学充实校园文化内涵,营造交流园地,展现学生风采的主阵地。随着校刊的逐渐成熟,苏瑞娟又萌发了创办团刊的想法。

“与校刊定位不同,团刊担负着启迪青年、引导青年、鼓舞青年的使命,扮演着‘人生启示器’和‘理想发动机’的重要角色。”苏瑞娟说,“为了更好地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信念教育,我组建了由团员及积极分子组成的编辑团队,创办了涿州中学团刊——《奋斗》。《奋斗》主要报道学校团组织学雷锋等志愿活动,热情讴歌身边团员青年典型,教育引导广大团员和青年学生学团史、强信念、践使命、跟党走。目前,我们的团刊已成为学校吸引和凝聚青年学生的重要载体和渠道。”

多年的团委工作,苏瑞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干劲十足,一直致力于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更受青年学生喜爱的团组织。她积极探索适合广大青年成才的有效活动,力求出新意、呈亮点、显特色。在她的带领下,涿州中学第一届成人礼、第一届微电影大赛、首届课本剧大赛纷纷举办。她为理论赋予生动的载体,最大程度地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着向上力量。她还组织全体团员注册成为志愿者,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她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走进敬老院帮助老人干力所能及的事情。疫情防控期间,许多学生还主动在小区里当起了志愿者。目前,该校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学校团组织的品牌活动。

去年全市教育创新发展大会以来,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给涿州中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苏瑞娟深受启发,意识到学校的社团建设发展缓慢,必须得有大动作。她广泛征集学生特长,挖掘教师潜力,盘活各种资源,成立了篮球社、羽毛球社、心理社、话剧社、滑板社等30余个多姿多彩的学生社团。每周,各个社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集中活动,每到此时,校园里都热闹非凡,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

由于自己有心理学的专长,每年高考前,苏瑞娟都会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今年也不例外。除了心理讲座、个人咨询,苏瑞娟还用沙盘游戏为学生疏导减压。“沙盘游戏是国际上十分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虽然表面上像游戏,然而学生在选择、搭配的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透露出自己的内心活动。”苏瑞娟说,“通过分析学生设计的沙盘,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压力源,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疏导压力,释放情绪,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

“每当看到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坚强迎接自己的每一次成长;每当发现孩子们在思想上有所转变,积极要求进步;每当得知又有学生考上了理想大学,这一切都让我感到自己的工作特别有价值。作为一名教师,我特别幸福。”苏瑞娟表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