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3-09-05 08:24
□保定晚报记者 王辛于
“倒车、倒车,把车往里倒,这车物资卸到这一块区域。”9月3日上午,在中国钢研基地抗洪救灾物资储备点院内,涿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党员突击队负责人曾庆鸿正在引导货车司机到指定地点卸捐赠物资。
“我是一名老党员干部,要在关键时刻给80、90、00后党员干部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大家一起往前冲,为防汛救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今年55岁的曾庆鸿对记者说。
8月3日,刚做完胆囊摘除手术在家休息的曾庆鸿,看到单位工作群里防汛救灾的通知——该局承担了涿州市防汛救灾物资接收和发放等保障工作,单位人员吃紧。一向爱岗敬业的他坐不住了,立刻取消休假投入到工作中。当日下午,他带领李娜、宁增、刘欣泽等6名年轻同事组建党员突击队,全力以赴投入到防汛救灾工作中,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
8月3日15时,了解到涿州市其他两个物资储备点太小,捐赠物资急需大面积场地存放,曾庆鸿经过多方联系,17时,得到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涿州市基地领导的支持,同意把物资储备点设在该基地近20000平方米的厂房内,短短两个小时钢研物资储备点启用。由于该基地还未启用,厂房内没水没电,曾庆鸿申请涿州市电力局支持,8月4日为该储备点通电,防汛救灾物资保障工作有序开展。
“刚开始我们储备点人员少,物资储存量大,引导救援车辆的小伙子一天来来回回能跑60000步左右,每天都是高强度工作,大家不怕苦、不喊累,在这特殊时期彰显出党员干部的本色。”曾庆鸿介绍道。8月5日、6日、7日全国救援物资陆陆续续送到,车辆最多的时候有600多辆,都在储备点外排队等候入库,涿州市发改局党员突击队员和志愿者每天都是从早上8时工作到次日凌晨。为了做好防汛物资保障工作,在这样高强度的持续工作下,大家发烧了、嗓子哑了也只是吃点药就继续坚持工作,并没有人休息。
“到今天,我们在这里工作正好整一个月时间了,吃住都在厂房内,一天也没休息过。我们同事刘亮家里也受灾了,但是他却一直坚守在这里,和我们一起做好防汛救灾物资保障工作。”涿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党员突击队员刘欣泽用沙哑的嗓音为记者介绍说。大家没有彼此分工,哪个岗位有需要,我们就到哪个岗位干。
“由于捐赠物资较多,市区各事业单位、退役军人、市民志愿者等主动加入到我们队伍中,协助我们进行物资发放工作。高峰时,志愿者队伍达到500人左右,现在每天还有不少志愿者自愿过来帮忙。”曾庆鸿介绍说。“我们局承担了防汛救灾物资的接收、发放、调配等工作,这次我们局党员突击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由于对出库入库管理工作不专业,大家从零开始学起,比如库房管理以及发放工作等,锻炼了我们的党员队伍。”
为实现救援物资从应急救灾全覆盖到精准“一对一”配送,进一步做好救援物资接收和发放工作,涿州市从收、发两道关卡入手,建立了入册登记、专人引领、分区卸货、按需申请、精准分配的物资保障末端落实全闭环工作机制,确保把每份捐赠物资第一时间发放到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等,送到真正有需要的受灾群众手中,保障防汛救灾物资科学调度。
截至8月26日14时,涿州市钢研院救灾物资储备点累计接收各类生活物资140余万件,累计发放物资超130余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