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4-26 09:27
□刘少华
近段时间,不少招聘平台出现养老顾问、养老规划师、养老事业合伙人等岗位的招聘信息,借养老规划之名,用精心设计的话术剧本,击中求职者的职业幻想与老年人的养老恐慌。养老的确需要规划,但不能瞎规划、假规划。养老规划现象不仅折射出养老行业规范化不足的问题,更暴露出部分企业借新职业之名“割韭菜”的行业痼疾。
养老产业需要专业化服务人才,真正的专业服务者需具备医疗、财务、法律等复合知识,通过个性化方案解决养老需求。然而,当前市场上鱼龙混杂,部分企业利用行业标准缺失、监管空白,将养老规划异化为销售工具,背离了这份职业的初衷。
破解养老规划乱象,需多方合力。首先,需要建立职业认证体系,明确从业资质与服务标准,完善职业考核机制,确保从业者具备专业素养。同时,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对违规机构和个人进行公示,形成震慑效应。其次,监管部门需打击虚假招聘,对“变相销售”“话术欺诈”等行为强化追责;联合行业协会,制定服务规范,明确养老规划的流程和标准,让从业者有章可循,让消费者有据可依。
对企业而言,脱离“销售至上”逻辑才能赢得市场。要将服务嵌入社区,提供持续跟踪,建立长期信任。国内部分机构已尝试转型,如通过“养老社区参观”“健康讲座”等场景化营销增强透明度,让老年人直观感受服务价值。这种“以服务换信任”的模式,才是促进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
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也离不开诚信经营的行业生态。当前“养老规划师”招聘乱象,既是对求职者的欺骗,也是对老年群体权益的侵害。唯有加强监管、规范职业标准,才能让这一新兴职业真正服务于老龄化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