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

科学管理体重 迎接健康生活

来源:作者:时间:2025-05-23 09:25

刘 琼

体重异常(超重、肥胖或过瘦)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预计2030年成人超重肥胖率或达70.5%,防控形势严峻。2025年国家卫健委启动“体重管理年”行动呼吁全民科学管理体重,用科学管理迎接健康新生活,远离慢性病!以下结合科学方法和政策倡导,提供系统化的体重管理建议:

一、遵循国家健康政策导向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导- 落实"膳食宝塔"原则

每日摄入全谷物50-150g、蔬菜300-500g、优质蛋白(鱼禽肉蛋120-200g)、乳制品300-500ml。

2.健康中国行动方案

每周累计150-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定期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利用社区健康驿站获取体脂率、腰臀比等数据。

image.png

二、科学体重管理四维体系

1.判断标准

BMI指数:体重(kg)÷身高²(m²)。正常范围为18.5-24,≥24为超重,≥28为肥胖。

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提示腹型肥胖,需警惕代谢风险。

2.营养管理

餐盘分配法:每餐1/2蔬菜、1/4蛋白质、1/4主食。

代际干预:儿童执行"52110"原则(5种蔬果/日、2小时屏幕时间、1小时运动、0含糖饮料)。

特殊人群:孕妇增重控制在11-16kg,老年群体保证每日1.2g/kg蛋白质。

3. 运动处方

HIIT训练:每周2次,每次20分钟(适合BMI<28人群)。

抗阻训练:每周2-3次,重点锻炼大肌群。

日常消耗:每天步行6000步以上,办公室人群每小时起身活动3分钟。

三、技术支持与监测

1.智能穿戴设备监测静息能量消耗(REE)。

2.定期检测体成分(建议每3个月DEXA扫描)。

3.医疗机构代谢评估(基础代谢率、呼吸商测定)。

四、特殊人群管理

1.代谢综合征患者:优先改善腰围(男<90cm,女<85cm)。

2.围绝经期女性:重点进行阻抗训练保持骨密度。

3.慢性病患者:糖尿病者采用低GI饮食,高血压患者注意钠钾平衡。

五、注意事项

1.合理减重速度:每月2-4kg(避免超过体重的1%)。

2.警惕商业减肥陷阱,选择医疗机构营养科指导。

3.长期维持阶段允许3kg以内的体重波动。

健康体重管理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需个人、家庭、社会协同努力。通过科学饮食、规律运动、政策支持和环境优化,共同实现从“治病”到“防病”的转变,将健康生活方式转化为可持续的日常习惯,真正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

(作者单位: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