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6-03 07:28
□保定晚报记者 刘澜 张萌 见习记者 贾凯松
“能帮我拍个侧面照吗?要框进花墙哦!”
“这个仰角绝了,帮我拍一张。”
5月20日,市林草生态园(以下简称生态园)的百米蔷薇花墙正上演着初夏限定浪漫——粉白相间的花瀑沿廊架倾泻而下,游客们举着手机在藤蔓交织的花穹下穿梭,或踮脚轻嗅缀满露珠的蔷薇,或背靠花墙摆出创意姿势。1.8公里生态驳岸旁的垂柳与碧波相映成趣,湖面倒影中浮动着汉服少女拈花浅笑的身影。
从城郊育苗场,到拥有更多场景的“城市绿芯”,十三年来,生态园不断提升园林品质,融入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全力打造城市客厅,助力诗意栖居的公园城市渐行渐近……
海洋馆内,孩子们与海洋动物快乐互动。
筑基焕绿 十三载锻造城市绿核
2011年3月,在保定西南郊,生态园核心区建设正式启动。
仅用一年时间,2012年4月,一期工程竣工并正式免费开放,首期建成植物馆、水系工程、基础设施等五大工程。园区初期规划占地1064亩,绿化面积超75%,成为市区首个集科研示范、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生态主题公园。
作为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惠民工程,生态园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园林建设。如今,这里已引入水杉、银杏、流苏等珍稀树种30余种、400余株,5万余平方米地被植物,2万余株乔灌木构筑起立体生态屏障,打造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超3000个的“城市呼吸中枢”。
绿意盎然的生态园是很多市民放松休闲的好去处。“从前就是一大片育苗场,现在成了家门口的森林氧吧。”每天清晨,附近居民张小俊都会沿着生态步道散步,“闻到了吗?空气中有植物的清香,这儿的温度比市区低,环境相当好。”
游客在蔷薇花墙下拍照。
功能升级 从单一观光到多元融合
做好“公园+”大文章,生态园没少下功夫。随着城市发展需求变化,其功能边界也在不断扩展。
2013年后,园区逐步形成“科研+观光+教育”三位一体运营模式——
建成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热带植物馆,拥有近500种、10万余株植物,打造热带百果、沙漠植物等七大展区。作为我市科普教育基地,依托植物资源开展自然课堂,年均接待学生团体超万人次,是中小学研学实践重要场所;
熊猫馆引入4只国宝大熊猫,配备24小时恒温系统,馆内假山、凉亭、秋千、廊桥等设施一应俱全,成为全省地级市中大熊猫常驻最多的园区。与之相邻的猛兽区里,20余只东北虎、亚洲黑熊在模拟原生环境中展现野性之美;
农业示范区占地264亩,集中展示涞水核桃、安国药材、阜平大枣等保定特色农产品,是浓缩版的“保定特色农业之窗”;
科技海洋馆内300余种、12000多尾水生生物打造水母宫和鲨鱼隧道的梦幻光影,让孩子感知海洋奥秘。“边玩边学,体验感满分!”家长李然很是认同科普游园。
以民生需求为着力点,通过合理布局,生态园推动公园与科研、观光、教育等各类功能有机融合,让公园更有温度、更具魅力。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水系治理 从景观营造到生态修复
自公园建设启动以来,水系生态修复即被确立为核心任务——
“引活水、拓水面”,生态园水系从无到有,将西大洋水库的清流引入规划约2万平方米水域,为园区注入第一缕生态脉动;
铺设透水路面、引入乡土植物、构建湿地系统,园区年固碳量超千吨,植被覆盖率提升至95%,形成“乔木擎天、灌木缠络、草本铺茵”的立体生态,吸引20余种候鸟筑巢;
日常开展底泥清淤作业,削减内源污染负荷,同步实施水质监测,以数据校准生态修复策略;
沉水植物群落持续扩展,根系吸附并降解污染物,持续改善水体透明度。
生态园的“用心”不只于此。
2023年11月,一场针对水系的“深度治理”悄然展开:重新引活水入园,让干涸湖水再度跃动,拆除污水管道封堵墙,将园区污水管道连接西二环管道,形成“外引内净”的生态闭环。清理雨水沟出水口水草淤泥,深挖湖底沉积物,释放水体潜能净水提质,水质达标至Ⅲ类,湖水重现澄澈碧波。
如今的这片水,锦鲤与水草共舞,游船与涟漪同歌。市民张淼淼由衷赞叹:“真是水清岸绿!孩子们就像跑进了画里。”
植物馆中绽放的三角梅。保定日报记者翟志刚摄
服务迭代 从基础配套到智慧管理
步道绵长、景点分散是生态园多年的痛点。
为此,园区构建起智慧交通网络,让观光小火车化身“移动观景台”,穿行于两公里的生态廊道;升级配套服务,提升导览员工作水平,明确游览路线指示牌,制定节假日应急响应机制。
不仅如此,为保护生态环境、优化游览体验、提升管理效率,从今年3月15日起,园区实施人车分流新措施,彻底终结了人车混行的历史。“我很喜欢推着婴儿车带孩子来这儿散步,干净又安静。”市民刘欢笑着说。
市林草生态园主任助理崔超表示,公园将持续优化提升设施维护标准,通过绿化景观动态调整、服务流程标准化建设等,让游客体验“归家般的温暖”。
从曾经单一的育苗场,到如今满目葱茏的园区,生态园十余年绿意生长,不仅以草木为笔勾勒出“园中建城、城园相融”的图景,更以功能迭代回应着市民对“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期待。
走在园中,市林草生态园主任彭玉英告诉记者:“目前,生态园正推进二期工程,按照《保定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5-2035年)》,这里将与环城水系公园带、郊野公园群联动,形成‘点—线—面’生态网络,助力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焕发城市新活力。”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翟志刚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