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8条入淀河流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空气质量排名退出全国“后二十”,节能环保产业连续4年营收增幅30%以上

点绿成金 保定探索美丽城市建设新范式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6-05 08:36


环城水系。            王芳 摄

□保定晚报记者 杨虎 见习记者 段恋 通讯员 牟超越

“我们要成为保护环境小能手!”

“我们人人都是美丽环境的保护者,美丽中国,有你有我!”

6月3日,市环卫服务中心内童声琅琅,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主题研学活动正热烈开展。

在六五环境日来临之际,市城管执法局携手市教育局,组织新秀小学50余名学生开启环境保护研学之旅。从学习垃圾“四分类”标准,到了解末端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收获分类“新知识”,为美丽中国建设种下绿色的希望。

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近年来,保定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投身美丽中国建设。如今,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浓郁。

拒马河的绿头鸭。                许增利 摄

生态环境,从浅绿向深绿

“爷爷,那是什么鸟呀?它的脑袋是绿色的!”

“那叫绿头鸭,你数数有几只?”

“5只!”

5月25日,易县南城司乡曹各庄村拒马河畔,王军拉着7岁的孙子在河边散步,河中鸟儿似是被惊动,振翅欲飞,荡起圈圈涟漪。

鸟儿是生态环境最好的“环评师”。近年来,保定水环境持续好转,生物多样性“家底”也愈发厚实。“鸟中活化石”中华秋沙鸭首次在拒马河被拍到,30多只的野生黑鹳族群首次到瀑河,多年少见的鳜鱼和鳑鲏鱼再次成群结队……

2024年,我市全年8条有水入淀河流年均水质全部达到Ⅲ类,49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达到近20年来最好水平。

漫步郊野村庄,处处绿水青山,步步如诗如画。

保定环境质量的提高绝不仅限于此,主城区也在悄然改变。

6月2日,晨光熹微,三三两两的市民沿着黄花沟绿道晨跑。

“清静,舒坦,每天都想来转转!”68岁的市民许新帜感叹着黄花沟环境从“多淤积”到“多功能”的变化。

从出行必备口罩到蓝天白云已成常态,主城区迎来了“呼吸之变”。

——2017年,保定淘汰亚新、奥宇2家钢铁企业,率先成为河北省设区市中第一个“无钢市”;

——2019年,首次实现全国168城市“退后十”;

——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排名第一;

——2024年,首次退出全国168城市“后二十”。

拒马河。       李金生 摄

减污降碳,从试点到示范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保定还积极探索了一条具有保定特色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新路径。

“我们聚焦新能源、建筑、产业、固废协同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市生态环境局综合科科长杨建彬说。

2023年12月,保定市凭借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及多试点建设经验成功跻身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试点。

试点建设启动后,保定市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区重点城市定位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新能源、建筑、固废协同治理等重点领域,打造了一批样板示范工程。

在“纺织之乡”高阳县,一场纺织印染行业的“绿色革命”正在蓬勃开展。

长期以来,高阳县纺织业传统分散式发展模式面临环境资源制约。2024年,开发区推动48家印染企业集中入园,通过数智化改造、应用清洁化染整技术等措施,实现园区绿色转型。

同时,创新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核发机制,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4.17万吨,节约企业建设投资3.25亿元、年运行成本1080万元,为全国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树立了标杆。

此外,保定市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作为减污降碳的重要突破口。2024年,全市累计建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量达275.55万平方米,年减少碳排放约5万吨,为建筑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

在新能源领域,保定市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791.66万千瓦,积极推广“新能源+储能”新模式,累计推广氢能车辆561台,建成5座加氢站。

“我们正在打造‘政策引领—技术创新—产业支撑—公众参与’的减污降碳协同体系。”杨建彬表示,将持续深化试点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保定模式”。

拒马河的天鹅。                  冀云平 摄

绿色产业,从提档到升级

环境向“优”,产业向“新”。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保定市还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重大机遇,统筹推进产业绿色转型。

在高碑店市奥润顺达集团内,偌大的“黑灯”工厂不见工人,只有机器提示音的回响。

“‘黑灯’工厂又叫智慧化工厂,我们通过智慧化设备和机器人实现关键工序的自动化,生产效率是传统单机的5到6倍,而能耗只有六分之一。”奥润顺达集团生产总监杨树杰说,公司通过智能化生产制造,推动绿色节能建筑工艺技术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市节能环保产业营收已连续4年增幅保持在30%以上。

绿色发展任重道远,保定坚持科技赋能和优化服务两条腿走路。

“主动提醒、全程帮办,我们在网上就完成了生态环境信用修复。”近日,涞水县某化工企业负责人对保定市推出的生态环境信用修复全程网办服务赞不绝口,“过去可能需要去好几个部门、跑好几趟,现在8个工作日内就能收到修复结果。”

近年来,保定市积极创新开展生态环境信用线上修复,搭建全省首个生态环境信用修复平台,创新实现“网上办”“简化办”“高效办”的企业生态环境信息修复“新”服务。

点“绿”成“金”,保定坚定不移加快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以“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美丽中国我先行”!如今,以生态治理促进生物多样性,以绿色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一张天更蓝、水更清、花更香、林更密、鸟更多的山水保定画卷,正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引下加速展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