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当年那盘老碾子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6-07 08:56

插图 艺舟

□许艳芬

40载光阴匆匆流逝,那些与老碾子相伴的日子却恍然如昨,清晰而深刻。在那时的乡下,家家户户都有内外两院,内院是人的居所,外院则是家畜、柴火与杂物的天地。我家的老碾子就默默守候在外院的一角。

我依稀记得,当年秋收时我们家只能分到有数的几口袋玉米,根本舍不得去找电磨加工。娘说:“咱们自己磨吧,这点一开机子就完,粘到人家布袋上的面抖落抖落就够咱们一家喝两顿粥。”因此,分责任田之前,我们吃的玉米面、年糕面大都是用自家的石碾子磨出来的。

我家这个碾子当时担负着全村一半多户村民的吃饭问题。每天天不亮,我家的栅栏门就早早地被搬开,人们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拉着双轮车来碾吃的东西。因为我家的碾子碾盘比较大,碾坨也出活儿,推着还不沉,所以我家虽然住在村北,但村南的乡亲也会来我家使碾子。大家自觉地排队,大家相互帮忙,你帮我推,我帮你扫,还有人在一旁专门过筛子。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不分彼此,俨然和睦的一家人,推完一家又一家,欢笑声混杂着碾子的咯吱声,构成了一曲曲优美的乐章。

虽然碾子是我们家的,可是我们家人从未和乡亲们争过碾子,看到村里的人们过来碾东西,奶奶和娘就赶紧收拾,让给远来的乡亲。等别人用完后走了,天也就黑了,我娘再掌着灯一个人边推碾子边扫面。因为等碾子闲下来时,我们这些小孩子也都困得睡着了,所以我家的面大都是娘一人推磨磨出来的。

后来我们长大了,奶奶给我们分家了,这个外院就成了我家的房基地。为了不影响乡亲们用碾子,碾子被挪到了我家门口的路边上,这样大家都方便,也不阻碍交通。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的米面都去加工厂加工,在我家推碾子的繁忙景象也就很少见到了,只有过年前蒸年糕的时候忙碌几天。几年后,连年糕面也开始用电磨,这盘石碾就彻底成了我们的一个大玩具。一到礼拜天,四周的孩子们就围到碾子旁,比赛谁的力气大,看谁推着碾子跑得快……有时候大中午不睡觉,咕噜咕噜的碾盘声会传出好远。

忘了是什么时候,我家的碾子拆了,大碾盘不知道放到哪里了,我至今也没见过。碾砣放在了我家房子东边,成了夏天人们消暑聊天的好座位。

如今回望那段与老碾子共度的岁月,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它见证了乡村的变迁,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温暖与怀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