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06-09 09:02
□保定日报记者 安亚静 见习记者 王玲珑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
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文化振兴工程,坚持精品打造和人才培养规划,推动精品创作项目、品牌文艺活动、文艺人才培养、文艺名家进保定等工程开展,让文艺走进千家万户。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沃土。今年以来,在市文联、市教育局等单位联合指导下,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学院、保定市第十七中学立足自身办学特色与育人需求,分别成立了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下简称“文联”),探索文艺与教育融合路径,为校园文化建设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当保定老调铿锵有力的唱词让学生们感受燕赵文化的慷慨悲壮,当千古名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走出课本,以歌舞剧跃然孩子们的眼前,文艺作品以润物无声的力量滋养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文润春蕾,谱写美育新篇
悠扬乐声下,翩翩起舞,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扎根边疆、矢志育人的感人事迹,在歌舞中触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弦。
去年12月12日,保定学院原创歌舞剧“春天的课堂”——《嘱托》,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精神为创作引领,由保定学院演出团队和阜平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共同演绎。
“歌舞剧演出时,观众雷动的掌声让我对文艺的感染力体会更深。”保定学院2025届毕业生张梦帅说,在新疆且末县顶岗实习经历,让他与歌舞剧的内容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也让他在舞台上能够更好地传递西部支教教师扎根西部、矢志不渝的初心。
“保定学院设有绘画、书法、音乐等专业,培养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积极组织文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保定学院宣传部部长兼文联主席刘世斌说,学校通过歌舞剧等文艺活动吸引学生观看、参与,正能量的主题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学校将通过文联,在校园内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文艺的兴趣与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化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刘世斌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文艺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独特的价值。
让艺术教育扎根学校,以美育温润心灵。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阵地,保定市第十七中学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培育更多兼具人文情怀与艺术才华的新时代少年。
“原来袁隆平爷爷年轻时经历过饥荒,才立志让中国人吃饱饭。”“张桂梅校长用一生点亮山区女孩的梦想。”“钟南山院士84岁仍奔赴抗疫一线,他教会我什么是国士担当。”……在今年保定市第十七中学五四青年节主题月宣讲活动上,学生们深入学习榜样事迹,深刻领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内核,青春与信仰同频共振。
“文艺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定市第十七中学规划处主任、校文联秘书长刘晓静说。
以艺通心,树立艺术标杆
一曲《有我》穿越时光追忆中国青年百余年的奋斗与峥嵘,非遗评剧传习班汇报表演《乾坤带》声情交融,《新时代 新华章》回望祖国过去的辉煌成就,亦展望未来新时代的无限可能……去年国庆,河北金融学院举行迎国庆、迎校庆、迎新生文艺汇演,各社团学生一展风采。
“作为河北省省属高校中文联建设的先行者,河北金融学院率先搭建起系统化的文艺组织架构。今年校文联成立后,学院在原有的拉丁、模特、剪纸、民乐、华韵5个文艺类社团基础上,成立文学、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和曲艺7个协会,吸收会员296人。”河北金融学院宣传部部长王立涛表示,河北金融学院校文联优化资源配置,集中统筹过去分散在5个社团的场地、经费等资源,让活动开展更具规模与专业性,希望学校打造省属高校文艺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新金融人才。
除省属高校积极建设文艺教育新生态,保定学院作为保定市首家成立文联的市属高校,整合校内艺术资源,联动校外文化力量,激活地方高校文化活力。
“保定学院文联以文学、音乐和舞蹈学院师生为基础,成立由专业类师生组成的作家、书法、美术、舞蹈和文艺评论5个协会。”刘世斌说,希望为保定市高校文化建设注入新动能,带动市属高校间的文艺交流与协作,形成区域文化发展的全新生态。
打造“15分钟品质生活圈”,开办文化夜校,办好家门口的文化艺术教育……保定加速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老、中、青、幼各年龄段群体的文化需求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让各年龄段市民“各美其美”。
保定市第十七中学作为我市第一家成立文联的市属中学,为中学阶段的文艺教育开辟新路径,成为保定构建全年龄段文艺教育供给的生动实践。
“学校将原有的竹笺文学社、摄影社团、诗琪合唱团、中国舞、啦啦操、街舞、剧光心理社团、阳光有声社团、翰墨书法社团、诗选刊保定读创空间10个文艺类社团(兴趣小组),整合成文学、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戏剧和影视8个协会。”刘晓静说,学校围绕“读经典、创佳作、展风采、出精品”,开展读书分享会、校园艺术节、师生创作大赛等系列活动,推动文艺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中学素质教育改革提供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三校文联的成立丰富文艺生态,扩大‘文艺两新’群体,将校园文艺与地方文艺紧密结合,为地方文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载体和动力。”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靳军说。
文脉立德,培育时代新人
中式楼阁与洋派建筑相得益彰,满塘荷叶在微风中摇曳,穿廊过桥,竹深叶翠,时光跃然百余年,莲池书院的琅琅书声,似乎仍在耳畔响起……去年11月15日,保定市第十七中学的学生们前往古莲花池参加研学活动,奔赴一场跨越百年的相约。
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拥有深厚文化底蕴与红色基因,前身直隶女学堂始建于1906年,培养了众多革命志士与优秀人才。林泉幽邃,云物苍然,直隶女学堂第二任堂长——爱国状元刘春霖曾于莲池书院就读。
“刘春霖曾说,宁作华丐,不当汉奸。这样的精神风骨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参观的古莲花池就像一部史书,诉说着保定的文化和历史。”保定市第十七中学学生魏嘉彤说。
深入挖掘文艺资源的育人价值,聚焦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从一本泛黄的教案到一个教联体平台,从一间教室到一片育人山河,当机制创新让历史与现实对话、让学校与社会交响,教育便能成为滋养生命的江河。
在保定学院,以西部支教精神为主题,文艺创作精品层出,西部支教精神融入文艺工作者血脉中;
在河北金融学院,立足“金融专长+文艺特长”优秀人才培育,文艺成长摇篮正在创新生态中构建;
在保定市第十七中学,以善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借助多元课程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塑造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现代素养”的优秀人才;
…………
锚定育人目标,聚焦核心任务,全市文艺教育发展思路明晰,三所学校文联正探索以文育人新路径。
“市文联将全力支持三校文联建设,希望三所学校及全市文艺事业蓬勃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书写地方文艺繁荣发展的精彩篇章。”靳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