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双城医者陈世波的“带土移植”——

京保联动,打造区域医疗中心“保定样板”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06-09 09:02

依托保定市中医专科联盟,陈世波带领专家团队走进望都县义诊。   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供图

□保定日报记者  王  黛   通讯员  韩  笑

近千个日夜轮转,三百余次双城奔波,四万余公里的行程轨迹,镌刻着一位医者守护百姓健康的初心坚守。

陈世波,医学博士,博士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内分泌分会执行会长等多项学术职务,承担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及副主编专著5部,参编诊疗指南1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

2022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以下简称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获批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同年7月,陈世波便以双重医者身份开启“北京—保定”双城生活。作为知名专家,他始终把为患者提供中医治疗方案作为践行医者仁心的重要使命;作为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的院长,他扛起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与均衡布局,提升区域内中医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任。

破局改革,构建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初到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陈世波发现,这里的内分泌科诊疗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等各方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以下简称“广安门医院”)存在较大差距。他深知,科室要发展,唯有革故鼎新,加强质量管理和内涵建设,注重人才团队培养,才能实现发展进步。

“不仅要看病,更要建体系”。在陈世波带领下,以内分泌科为示范,一场系统性改革全面展开。从“文化、学科、管理、品牌”四个同质化发展到“医、教、研、防、管”五位一体推进和科学谋划;从制定科室发展规划到推进科室科学管理和规范管理;从全方位提升内分泌科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服务理念革新、服务流程再造、服务行为规范,到让全院职工认同“医院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信念坚守……

以精细化管理、科学化运营为抓手,全面提升服务品质与内部管理效能,医院在科室布局和学科建设上成效显著:脾胃病科、心血管科成功获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内分泌科、脑病科、肾病科等10个科室获批河北省中医优势专科;肿瘤科、重症医学科及临床药学入选河北省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医疗美容科、疼痛科、心身医学科等特色科室相继成立;开设中医护理门诊,开启专业、特色和优质护理服务新模式。这些成果不仅显著提升专科诊疗水平,更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筑牢学科发展根基。

提质增效,打造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以前去北京看病,凌晨排队都挂不上号,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北京专家!”市民张凤敏的话,道出陈世波及其团队带来的改变。

虽有繁重管理任务在肩,陈世波仍坚持每周在保定出两个半天门诊,将北京专家的“一号难求”转化为保定患者的“触手可及”。近三年来,在广安门医院的全面指导和支持下,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医疗质量、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吸引宁夏、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南、云南、贵州等地患者前来就诊,医疗服务半径逐步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品牌影响力和辐射效应正在显现。

家住黑龙江省牡丹江的王秀兰被糖尿病困扰二十余年,近年因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苦不堪言,辗转多家医院诊治收效甚微。家人听闻陈世波在保定出诊,连夜为她挂号。陈世波通过“望闻问切”,辨证为气虚血瘀兼肝郁,给予中药“内服+外用”并辅以情志疏导,三个月后,王秀兰各项症状明显改善。

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上,陈世波以内分泌科为示范科室,平移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面向并聚焦患者多元就医需求,开设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症、糖尿病逆转、肥胖等多个专病门诊,让患者享受到精细化、专业化诊疗服务。打破传统诊疗壁垒,建立院内多学科会诊及协作诊疗机制,发挥包括北京专家团队在内的核心专家团队的“软实力”支撑作用,为各科室收治疑难、复杂疾病患者提供“硬核”诊疗技术保障。在管理层面,要求科室严格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及科主任查房等制度,优化专家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推行无假日门诊、夜间门诊。

一系列创新举措扎实推进,释放出强大的“乘法效应”,内分泌科实现跨越式发展——

门诊服务人次大幅跃升,2024年门诊服务人次较2023年增加67.78%,较2022年增加292.81%;

医疗服务半径向省外扩展,2024年外省患者较2023年增加98.55%,较2022年增加362.95%;

新技术、新项目落地开展,内分泌科累计开展诸如“穴位埋入”、超声波治疗、体表针法以及中医刮痧等新技术12项;

专科及学科发展添成果,2024年内分泌科成功获批河北省中医药糖尿病微血管病病证结合防治重点研究室。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绝非简单的医疗资源平移,其核心在于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带土移植’,并在基层落地生根,助力百姓实现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的跨越。”秉持这一理念,陈世波以创新实践为笔,在医疗质量与服务转型、学科建设与管理优化等方面写下精彩答卷。

固本培元,塑造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人才是区域医疗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陈世波看来,人才培养需兼顾“走出去”与“深扎根”。为此,遵照广安门医院“大部制、垂直化、同质化”管理要求,他积极落实“京保联动”培养机制,根据医院发展及学科布局需要,选拔骨干人员赴广安门医院轮训学习,深度汲取前沿医疗技术与管理理念。

同时,陈世波十分重视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构建“1+N”带教体系,以北京驻点专家团队为核心,通过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形式,将广安门医院教学理念、诊疗经验转化为本土实践,指导科室业务工作。在实践教学环节,陈世波亲自指导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坚持“学经典、做临床、重实践”三结合,助力教学水平提升,建立育新人、储人才长效机制。一批青年医、护骨干人才迅速成长,正如内分泌科医生唐迎超所说:“陈院长把北京的理念和经验‘种’在保定土壤里。”

科研筑基,点燃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多年来,科研是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的薄弱领域。陈世波及其专家团队到来后,提早谋划,积极布局,依托广安门医院的人才优势与平台优势,建立京、保两院间科研资源共享、课题联合申报及协作研究机制,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聚焦肿瘤、脾胃病、内分泌代谢病、心血管病、妇科等重点病种,积极加入院本部项目研究团队,联合开展多中心课题研究。

医院选派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到广安门医院跟师学习,为医院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内部人才培养,依托广安门医院专家团队,通过“传帮带”、学术讲座、业务查房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素养与科研能力。设立“青苗”专项科研培育基金,鼓励青年人才开展科研项目,将医院打造成为科研创新的源头与策源地,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硬核”力量。

作为内分泌科专家,陈世波针对内分泌科科研基础薄弱问题,带领科室团队剖析学科发展与专科建设的短板与不足,锚定“糖尿病微血管病防治”这一关键领域,在既往工作基础上带领团队成功申报“河北省中医药糖尿病微血管病病证结合防治重点研究室”,将临床诊疗难点转化为科研创新的突破点,为内分泌学科发展开辟科研新路径。

在北京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医院科研工作聚焦人才培养、课题培育、机制与平台建设等关键环节,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中医药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知名专家来院开展科研专题讲座,为青年科研人才搭建成长平台。同时,配套完善院内科研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打造“引育结合、科研筑基、转化应用”的科研发展模式。

自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以来,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累计获批各级科研课题78项,SCI论文实现“零”突破,医院科研能力稳步提升,科研工作迈出实质性一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