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06-09 09:03
□保定日报记者 安亚静 见习记者 段 恋
6月5日午后,220千伏阜平黄岸变电站内,空气中渗透着夏日燥热。
冯正军额头微微冒汗,目光锐利地扫过设备参数表,不时提醒身旁的年轻同事注意操作要点。烈日勾勒出他专注的身影,这已是他在电力设备试验岗位上坚守的第20个年头。
2005年夏,刚从武汉大学毕业的冯正军踏入国网保定供电公司,成为一名电气试验工。这个与高压设备、精密仪器打交道的岗位,素以“忙、累、险”著称,他却一头扎了进去,一干就是20年。
“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就做到极致。”这句朴实的话语,是冯正军的人生信条。他将“极致”二字镌刻在每一次设备检测、每一组数据研判之中。
初入行时,冯正军白天跟着师傅跑现场,学习实操技能;夜晚则埋头钻研专业书籍。他的笔记本从不离身,密密麻麻记录着工作要点,还将不同型号变压器的历史试验数据整理成册,反复比对分析。
“电气试验没有‘差不多’,0.1%的误差都可能成为事故的导火索。”冯正军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正是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铸就了他超高的专业水准。
面对繁多的试验项目和紧迫的工期,冯正军总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目光紧紧锁定仪器屏幕。0.1毫秒的时间差、1%的数据误差、20微安的电流变化……任何细微的异常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20年间,他参与设备巡检2300余次、现场作业1800余次,发现重大缺陷15项、一般缺陷125项,从未因工作的重复性而降低标准,成为保障保定电网安全运行的坚实力量。
从青年到中年,从“跟着干”成长为能“独立干”的技术骨干,冯正军用实际行动证明:所谓“极致”,是把重复工作做到“零误差”的坚持,是对每个数据追根究底的较真,更是将个人价值融入岗位的坚守。
然而,冯正军的追求远不止于此。他不仅是力争极致的坚守者,更是奋力创新的开拓者。
“怎么进一步提升现场工作效率、为作业人员减负呢?”2012年,冯正军担任电气试验班班长,在统筹作业时发现变压器例行试验项目多、耗时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打破困局,冯正军潜心钻研,在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中对比不同连接线的数据,对试验流程进行优化整合并固化,最终将一台变压器的作业时间缩短了20%,并完成“缩短变压器试验工时”质量管理课题,荣获省优称号。
2021年,冯正军担任公司数字化班组试点建设柔性团队队长。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奋战,团队成功打造外网“保供运检智慧平台”与内网“生产指挥管控平台”。这两套系统实现了设备维护和检修的无纸化办公与资源共享,相关成果在省公司推广,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典范。
同年,冯正军创新工作室成立,汇聚众多电力创新人才。目前,工作室已完成10项创新课题研究,其中2项获国家级荣誉,3项获省部级荣誉,为电力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我想用创新点亮万家灯火。”站在黄岸站设备区,冯正军目光坚定,这份沉稳源于岁月的沉淀与专业的积累。
20年间,冯正军错过了15个与湖北襄阳家人团聚的春节。如今,他依然保持着每年200多天奋战在一线的工作强度,足迹遍布每一条电缆沟道、每一座变电站。
“电力人的成长没有捷径,唯有用汗水浇筑责任,才能在平凡中创造不凡。”这是他常对青年员工说的话,也是他职业生涯的生动诠释。
光阴流转,冯正军仍在执笔续写一名电力人的故事,写在日积月累的数据间、写在仪器跳动的字符里、写在一项项创新成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