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三夏”进行时

一袋好面的“粮”心之路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6-17 08:15


龙河面业生产车间。         齐域宽 张怡晨 摄


□保定晚报记者 陆征  见习记者 段恋

“三夏”时节,麦浪翻涌。6月13日,望都县沃野流金,麦收正酣。

午后,烈日烘烤着麦田,收割机的轰鸣此起彼伏,这是农户分秒必争的“抢收战”。然而,对河北龙河面业有限公司而言,这却是一场“备粮战”——仓库早已备好,只待新麦归仓。

龙河面业成立于1998年,作为保定市本土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拥有2.53万吨原粮储备库和6000吨成品粮储备库,集小麦种植、收储、加工、销售于一体,是省、市、县三级成品粮应急储备和应急加工企业。

20多年来,从小作坊到龙头企业,龙河面业已经拥有稳固的粮食收储网。“我们粮食收购形式多样,与周边零散农户签订口头协议,与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达成稳固合作。”龙河面业创始人武生阳介绍。

每年收粮季,龙河面业便参照国家保护价与当地市场基准制定保底收购价,亮出实打实的“安心价”,稳住种粮大户与合作社的收益预期。

同时,为了从源头锁住“好粮”基因,龙河无偿向农户提供优质种子与化肥品牌信息,帮助农户低价获取最优农资。

“种粮的乡亲只管安心种、保品质,价钱和销路,龙河兜底。”武生阳的话语带着30年沉淀的笃定,这份底气来源于藏粮于技的实力。

走进龙河面业的生产车间,智能化设备高效运转,隆隆轰鸣,诉说着麦粒蜕变的旅程。

每一车新麦入库前,必过严格“三关”:首检、化验加复检。不合格者当场退回,确保入库品质上乘。

其后,小麦在自动化润麦机中被精准喷洒、均匀搅拌、静置沉潜整整48小时。区别于寻常的“水洗”法,“水泡”功夫能够让小麦麸皮与胚乳完美分离,为优质面粉诞生奠定基础。

在研磨车间,先进的磨粉设备将麦粒逐步研磨成不同精度的面粉,整个过程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最大限度保留小麦的营养成分和麦香。

从金黄的麦粒到细腻的面粉,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科技与匠心。

如今,龙河面业已形成丰富多样的面粉及面粉制品体系。从适合家庭日常烹饪的高筋通用粉,到满足专业面点和烘焙需求的各类专用粉,深受市场青睐。在面粉深加工制品方面,各类花色挂面、药食同源营养挂面、龙河大馒头等琳琅满目。

这份匠心,不只深埋于麦香,更在龙河面业不断探索与创新中焕发新生。

“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精细化、多元化,我们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要通过不断技改,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面对多变的市场,武生阳深知革新技术的重要性。

20多年来,龙河面业不断精进小麦研磨技术,从最初的挤压工艺到精研细磨,最终演进至刮胚技术,只为了留存最纯正的麦香与营养。

同时,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开发出速食小米粥等创新产品。80度热水冲泡,让原始田野的香甜与现代科技碰撞出便捷新味。

匠心无声,却能够在百姓舌尖留下印记,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我们的面袋虽然长相朴素无华,但是20多年没有换过,换了老百姓就不认了!”在武生阳眼中,这朴素包装承载着沉甸甸的市场信任。如今,龙河面粉的足迹早已冲出京津冀,香飘东北,远销江南。

市场认可度的背后是武生阳多年如一日对粮食的热爱与敬畏。

“我们这个行业要有对粮食的担当、对粮食安全以及带动区域发展的责任感。”在武生阳的带领下,龙河面业以资金入股分红、销售帮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联农带农,累计带动7000余户监测户和脱贫户增收逾千万元。

从一粒麦香到一袋好面,龙河面业的故事里,流转着藏粮于技的探索,绵延着乡村振兴的答卷,也蕴藏着中国好粮的坚实底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