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

孩子眯眼揉眼可能是视力异常“信号灯”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06-17 08:39

□保定日报通讯员 杨 雪

在数字化屏幕普及的时代,儿童视力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学龄前儿童的“远视”实际上是眼球正常发育的“健康储备”,然而视力正常并不等同于眼睛完全健康。散光、远视储备不足等问题可能潜藏其中。佩戴眼镜不仅仅是为了看清楚,忽视眼轴长度的管理可能会增加发展为高度近视的风险。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屈光与斜弱视科专家李威威为大家解析视力保护和防控的关键。

生理性远视是相对于病理性远视的一种正常现象,由于学龄前儿童眼睛发育未成熟,眼轴并未达到成人水平,眼睛的前后轴较短,这种情况造成的远视称为生理性远视。随着生长发育眼轴长大才逐渐趋于正常,也就是我们说的正视化。可通俗地理解为:生理性远视就是我们的远视储备,类似于父母给我们存的“视力银行”,随着我们眼球长大,“视力银行的钱”(远视储备)逐渐减少,最终可能会全部花完(眼睛的正视化)。

目前,随着学校对孩子眼健康筛查的普及以及群众意识的提高,会定期给孩子查视力,通常认为视力0.8以上就可以。但0.8以上的视力正常就代表孩子眼睛正常吗?这个也不一定,有一部分孩子眼睛有散光,但查视力的时候,他可以眯着眼或者是斜着眼让视力达到正常。还有一部分孩子是散光合并远视,孩子的等效球镜是正常的,不用眯眼看也能看到正常。还有一些孩子有远视,眼睛睫状肌的力量很强,视力也能正常,但如果不处理,时间长了孩子会出现视物模糊、眼疼眼胀、读书落字等视疲劳症状。

近视的进展与眼球增长快慢明显相关。学龄前儿童的眼睛是远视状态,远视随眼球长大逐渐消耗,消耗殆尽会出现近视。目前研究发现,儿童眼球快速增长期是在近视前3年及近视出现后的2至3年,而大部分孩子是在8岁多开始出现近视。所以我们应该最晚在孩子4-5岁时开始防控近视。定期到医院给孩子查眼轴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观察孩子眼球发育情况。

我们大家都知道,近视以后看远看不清楚,戴上眼镜就能看清楚。而单纯只为了让孩子看清楚是远远不够的,眼科专业专家共识以及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孩子的眼球每增长1.0D就会增加黄斑病变风险;而高度近视以后会出现并发症,比如视网膜脱离、眼底出血等,这些病变会影响生活质量。所以孩子近视后不能只为了让孩子看清楚,同时还要控制近视度数增加,控制眼轴增长,避免出现高度近视并发症。

近视的治疗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第一,药物治疗。目前有一些眼药水在应用以后能起到防控近视的作用。第二,戴镜。近视眼镜有很多种,有普通框架眼镜,还有一些功能性眼镜,即我们平时说的防控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近视度数增加的作用。第三,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以脱镜为目的的激光手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还有以治疗为目的的巩膜加固手术和眼底手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