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6-28 07:37
□保定晚报通讯员 张雪 王拓
提到夏天,很多人头脑中呈现的画面是绿树成荫、蝉鸣蛙噪、荷风送香、蒲扇轻摇……但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人苦恼:“明明阳光灿烂,我却像被晒蔫的植物。”
一到夏天,很多人感到疲惫不堪,工作提不起劲,明明睡了8小时却依然困倦,甚至对平时喜欢的事也提不起兴趣。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临床心理科专家提醒市民,“夏乏”不仅仅因为“天气太热”,背后还有深层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在起作用。
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超过26℃,人体的核心体温上升,大脑会主动降低代谢率以减少热量产生(类似手机开启“省电模式”)。这直接导致注意力分散和反应速度变慢。
夏季天亮早、夜晚闷热,褪黑素分泌延迟导致入睡困难及睡眠周期碎片化。由于深度睡眠时间不足,即使睡够8小时,依然感觉“没睡醒”。
高温还会刺激控制情绪的中枢杏仁核,引起情绪烦躁、小事易炸毛、拖延症加重、对社交失去耐心等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的现象。
天气热,我们如何给大脑“降温”呢?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些小技巧。我们可以用湿毛巾敷敷手腕或后颈,通过激活迷走神经快速镇定情绪。薄荷味精油或糖果能刺激大脑警觉性区域,也可以临时提神。
了解身体这台“复杂机器”的运行原理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工作生活的节奏来避免它“过热”。建议大家将高难度任务安排在体温较低的早晨,在下午2至4点的“高温期”,安排一些机械性工作,避免重要决策。注意劳逸结合,每工作45至60分钟,安排5分钟“刻意休息”。
社交媒体上,阿勒泰的草原、雪山与牧歌生活让人心驰向往,但在方寸之间的办公桌前,绿意也可存在于一盆小小的绿植之中,繁忙工作间隙,为绿叶修修枝喷喷水,也能显著降低压力水平。
从自我认知上来讲,夏日疲惫不等于人犯懒,夏季效率下降是进化留给我们的“生存策略”——高温环境下,节能是第一要务。与其自责,不如顺应节律,用科学方法温柔应对。但若长期情绪低落、失眠,则建议寻求专业医生进行评估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