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07-09 08:29
□保定日报记者 孟 丽 通讯员 陈 曼
易县一家客运有限公司近日通过市行政审批局帮办服务,完成一项跨越京保的异地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确保正常生产经营。这也成为市行政审批局聚焦企业跨区域经营和异地办事需求,在信用修复工作中推行帮办代办便民服务的生动缩影。
2024年以来,国务院把“信用修复”一件事列入第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为提高全市企业诚信度和市场竞争力,市行政审批局创新推出“主动告知+到期即办+跨域联办+全程代办”管家式信用修复服务机制,从材料生成、联系部门、上传资料到跟踪回访全程帮办代办,实现企业不见面、零跑腿、省心修,破解高频失信企业信用修复难题,以信用修复“小切口”撬动增值服务“大提升”。
主动告知,提供“全天候”信用修复全线咨询。设立信用修复专员,根据“信用中国”网站信用修复要求,精准梳理我市高频失信企业所有行政处罚信息,下载企业信用修复所需材料,主动联系失信企业,及时建立微信或电话沟通渠道,告知企业公示期限及申请失信修复的政策和途径,为满足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主动提供提醒与告知服务,确保“处罚即告知”。
到期即办,推行“管家式”信用修复在线提醒。建立《失信企业行政处罚信息台账》,明确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处罚决定日期、处罚机关等信息,积极对接满足信用修复条件的待修复企业,提前一周指导帮助企业准备好信用修复所需资料,公示期满后立即上传至“信用中国”平台,做到“期满即修复”。
跨域联办,构建“跨部门”信用修复协同体系。积极探索跨区域信用修复“互办通办”协作机制,与企业处罚地陆续建立信用修复跨区域联动机制,明确由处罚地信用工作牵头部门沟通执法部门,核实企业履行处罚情况,并出具准予修复资料,回传至信息修复专员手中,降低信用修复成本,提高信用修复效率。
全程代办,开发“一类事”信用修复服务指引。坚持线上与线下同步,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信用修复指导服务,建立工作台账,对企业信用修复信息进行实时动态调整,形成常态化信用修复管理机制。对于缴款凭证丢失的问题,按区域分类梳理,帮助企业联系各行政处罚部门获取缴款凭证,完成信用修复。同时,通过实地走访,加强政策宣讲,挖掘企业其他困难和诉求,全面串联事前“入市+告知”、事中“合规+培训”“体检+预警”、事后“修复+帮扶”服务主线,力争通过解决“一个诉求”带动解决“一类问题”,提升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水平。
“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开展以来,全市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常态化开展公益性信用修复培训264期,先后有900余家企业参加培训;累计完成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2410条、经营异常名录信用修复184条、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用修复1条;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发送信用修复短信提醒717条,对697家企业进行信用修复提醒。
■短评
信用修复“小切口” 做优营商环境“大文章”
保定市行政审批局创新推出的信用修复“管家服务”,破解企业跨域修复难题,生动诠释了政务服务从被动审批向主动服务的转型升级。这种将信用修复窗口前移的做法,不仅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通过跨域协同、数据跑腿实现了政企双赢。
从900余家企业参与培训,到2400余条信用修复完成,数据背后是政府部门角色定位的深刻转变——既当“监督员”,更做“服务员”。当前各地都在探索优化营商环境新路径,保定市行政审批局信用修复机制启示我们,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关键要在精准感知企业需求的基础上,用机制创新打破地域壁垒、部门藩篱,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