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保定新闻>

党建引领“活水”来 “双泉”奔涌振兴路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7-11 07:57


阜平县夏庄乡,享有 “山水夏庄” 美誉之地。

□保定晚报记者 胡克坚 陈红红 尹红权

阜平县夏庄乡生态优良,群峰叠翠间流淌着四季不竭的山泉,但长久以来,资源禀赋未能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自全域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来,夏庄乡以党建为“红色引擎”,锚定“山水”资源,精心培育冷水鱼养殖与山泉水产业“双泉”并流,一条条鲜活冷水鱼、一桶桶清冽山泉水,从昔日闭塞的山乡走向广阔市场,两个蓬勃发展的产业,不仅为这方山水注入了活力,更成为夏庄乡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菜池村水厂负责人杨杨(左一)对桶装水进行检查。

山泉水里淌出“致富经”

盛夏的清晨,阜平县夏庄乡菜池村还浸在薄雾中,大山饮品有限公司的水厂已机器轰鸣。流水线上,清澈的山泉经过层层过滤,被注入一个个水桶。这汩汩清流,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菜池村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引领下,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致富水”。

“水厂的前身是我上小学的地方,当时学校用的水都是同学们在教室后面山上挑的山泉水。”水厂负责人杨杨是土生土长的菜池村人,成年后在外创业的他,始终牵挂着家乡的山水。当得知夏庄乡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鼓励本土人才返乡创业时,他动了心。“因为夏庄有‘山水夏庄’的美名,还有丰富的水资源,就想在‘水’上做做文章。”

有了想法后,杨杨带着水样去化验,结果让他振奋:“我在水源地取了水样,经过化验属于天然弱碱性水,里面富含锶、偏硅酸、钙镁钾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适合长期饮用,这样就给了我回家建水厂的信心。”

如何把冷水变成活水,让潜力化为实力,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夏庄乡党委一直将激活本土人才视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得知作为本村党员的杨杨有想法、有担当后,牵线搭台、协调资源,做好服务保障,积极促进项目落地。

水厂的建成投产,如同在菜池村沉寂的土地上掘开一道泉眼,激活了强村富民的春水。水厂10名员工都是本村村民,孙红就是其中之一。“因为需要照顾老人和孩子,我一直在村里边,前几年我们村这边交通不方便,我们现在道路也好了,我也能在环境这么好的水厂里上班,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了,不仅能挣到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她一边麻利地操作着灌装设备,一边笑着说。

无菌车间里,现代化设备有序运转。每一道工序,都是对品质的郑重承诺。如今,水厂的桶装水已走进京津冀的千家万户,杨杨又有了新规划:“下一步我们计划就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品种,多提供一些就业岗位,让乡亲们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梦想,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我们村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二道庄村村干部陆倪金拿着饲料到鱼塘喂鱼。

冷水鱼游出“黄金道”

在夏庄乡,以“水”生“金”的不只是菜池村,还有二道庄村。在大道岭溪畔的坑塘里,冷水养殖的虹鳟鱼自在游弋,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如镜、波光粼粼。

“我们村去年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后,在沟里边建了8个鱼塘。秋天鱼长大了,鱼塘放不下了,又在这儿建了2个鱼塘,一共建了10个鱼塘,是党员、村干部、村民帮忙一起建的。去年养了3万尾,卖了点儿,现在还有1万多尾。”阜平县二道庄村党支部书记魏建平说,“鱼卖完能有20万元的收入,除去开支,村集体能增加10万元收入。”

日落西山,村干部陆倪金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来到鱼塘查看。“我们两个村干部负责喂鱼,没什么事的话我俩换着来,一天两回,为了减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开支。”

二道庄村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水质清澈,水温较低,非常适宜发展繁育冷水鱼。用山泉水养出来的虹鳟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非常受市场和客户的欢迎。目前主要销往北京、石家庄、山西太原等地。

水波荡漾的坑塘里,虹鳟鱼灵动穿梭,搅动着水面光影,也搅动着乡村发展的新希望。

“菜池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大山饮品有限公司,二道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冷水鱼养殖产业,是夏庄乡结合生态资源与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果,面盆村则深挖生态潜力,村集体与农户共建溪畔帐篷营地,实现生态富民‘双丰收’。”阜平县夏庄乡政府乡长张江梅说。

面盆村的溪畔帐篷营地。

帐篷营地撑起“旅游伞”

沿溪而行,面盆村的溪畔帐篷营地别有洞天:9顶白色帐篷点缀在绿茵间,背靠青山、面朝溪流,远处传来鸟鸣,恍若世外桃源。“周末和节假日全满,客人都说在这儿能‘洗肺’。”营地负责人孙小叶正忙着安排客人入住,脸上笑意盈盈。

面盆村打造的帐篷营地不仅带动村民就业,还通过岗位务工、分红等方式拓宽增收渠道,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下一步,我们会增加一些有趣的项目,比如说垂钓、篝火晚会,增加这些项目,希望咱们的顾客来得多一些,玩儿得更开心一些。”帐篷营地负责人孙小叶说。

从山泉水到冷水鱼,从帐篷营地到产业链延伸,面盆村的实践正是夏庄乡“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缩影。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充分挖掘夏庄乡优质生态资源,持续做好‘生态+旅游+产业’文章,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目前全乡各行政村实现了以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为主线,多种经营模式并行的集体产业覆盖,既守护好‘绿水青山’,又利用好‘金山银山’,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阜平县夏庄乡党委书记杨硕说。

■记者手记:

在夏庄乡采访,行走在山林与溪水间,仿佛给疲惫的身心放了一个假。泉水的清冽、鱼塘的生机、村民的笑脸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画卷。这画卷的底色是山水的青绿,而其中最亮丽、最温暖的色彩,无疑是那抹鲜亮的“党建红”。当组织的力量成为撬动资源的支点,沉睡的山水禀赋便能迸发出惊人的发展势能;唯有将党的组织优势深植于乡土肌理,发展的活水方能不舍昼夜,生生不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