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满怀期盼地等待,郑重其事地吃下,念念不忘地回味,一根冰棍清凉一个夏天,幸福一个童年

冰棍琐忆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7-12 08:42

□贺东杰

炎炎盛夏,骄阳如火,各式冷饮冷食大受欢迎。现在的冷饮冷食名目繁多,很少再有叫冰棍的了,花样百出,极为诱人。望着那让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冷饮,我记忆深处那无法忘怀的冰棍又一次浮现出来。

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七八岁时才见识到了冰棍。那时县城里赫赫有名的大食堂开办起了冰棍厂,从此冰棍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当时生产的冰棍有两种:水果冰棍、奶油冰棍,水果的三分一根,奶油的五分一根。水果的是用果味香精做的,花花绿绿;奶油的也并非牛奶,大多是藕粉做的,倒是符合冰棍的称呼,没有众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添加剂,凉水糖精冻成冰,再加上一根棍而已。再后来供销社也生产冰棍,有香酥冰棍,黄褐色,据说是放了芝麻酱。随后又有了牛奶小豆冰砖,这已是冰棍中的贵族了,一毛一根。

别看只是毛儿八分的,在一分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的年代,冰棍又不是生活必需品,也不是能随时买来吃的,能够吃上一根已是很享受的事了。烈日似火,咬牙买上一根冰棍,拿到嘴边,先是感到一股凉气,小心地舔上一口,凉凉的,甜甜的,瞬间便把人抓住了,舍不得大口咬,一下下舔着,一口口吮着,清凉的感觉从舌尖到肠胃再到脚底,通体生凉,暑热顿消,一下子觉得夏天竟是如此美好。吃到最后咬上几口,冰和牙、舌的接触是如此美好,大口嚼几下,那叫痛快啊!如果能有幸吃上一根牛奶小豆的,那更是造化啊!凉、甜、奶香之外,还有货真价实的红小豆,酥烂的豆子细软绵香,掺在凉甜中咽下,那滋味的美妙无以言说!

对冰棍的记忆如此清晰,缘于那时冰棍的稀缺,吃上一根咂摸半天,童年的滋味难以忘记。更缘于我姥姥卖过冰棍,我比别的孩子更有近水楼台之利,可这记忆心酸多于香甜。那时迫于生计,年近花甲的姥姥推起冰棍车卖起了冰棍。用木板钉成个小车,从此姥姥推着它早出晚归,走遍了街街巷巷。每天早晨去大食堂趸了冰棍,仔仔细细装好包好盖严,推着小车沿街叫卖,哪里人多,哪里热闹,哪里温度高,小车就推向哪里。工厂、学校、工地、村庄、大街小巷,处处留下了姥姥的身影和叫卖声。如火的阳光中,老人奔波在路上,天气越热越要赶路,汗如雨下却盼着天热。多年后我读到《卖炭翁》,泪水涌溢而出,姥姥的身影蓦地闪现在书页之上。饶是如此,姥姥都舍不得吃上一根冰棍消渴解暑,只是用自己随身带的凉白开去润润喉咙。就是有了化掉的冰棍,姥姥也是省着让我们吃,她至多只是尝尝我们剩在碗底的汁水。

靠着姥姥卖冰棍贴补家用,家里还上了盖房的欠账,我们日常吃喝穿戴、上学读书也都得益于此。要知道三分五分一根的冰棍,赚的钱只有一两分乃至几厘,而每一根还要交二至三厘的税费,每个月姥姥都要拿着票据存根去交钱,从未拖欠少交,这其中的辛劳可想而知。我不忍心用文字再去描述当年姥姥的辛劳,这也是我很久以来不愿写下这段文字的原因。

我大哥那年考上高中,却执意不肯去上,他说姥姥卖冰棍供我上学我上不下去!后来大哥参加工作去了外地,他去成都培训,见识到了更多的冰棍和更大的世界。他回家来说:“我去了一年,一根冰棍没吃过,看见冰棍我就想起姥姥!”

冰棍车推走了一段岁月,百岁高龄的姥姥2022年初走了。如今冰棍的江湖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冰糕、奶糕、奶冰等各色名目层出不穷,推车卖冰棍已是过往云烟,三分五分一根早就成了传说,几块十几块钱一根的冰棍屡见不鲜,倒是也有主打怀旧的老冰棍现身其中,吸引着像我这种爱恋儿时冰棍的人,只是孩子们和年轻人对它提不起兴趣。时代前进了,口味改变了,他们应该拥有更丰富的世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