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石板房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9-06 08:25

□葛海军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们村大部分人家住的都是石板房。

石板房与瓦房结构一样,只是房顶上的青石板取代了人工烧制的屋瓦。房子结构都是木架先起,大柁、二柁、檩条、椽子、苇编笆。在笆上抹泥,从檐边开始倒退着向上方铺石板。因有屋脊,所以分前坡后坡两部分。铺石板讲究前后坡同时进行,防止屋架受力不均而受损。最后还得在前后两坡石板相交的缝隙处,恰好是脊檩顶面——沿脊檩方向也是屋顶最高处做一条美观漂亮的“清水脊”,两端有“平草砖”和翘起的“蝎子尾”。正脊中间还放上一块砖雕宝瓶或宝葫芦等,象征着平安富贵。当然,也有家庭做简单的“扁担脊”,都是起防水防漏的作用。

所谓“清水脊”,也称“正脊”,“清水”二字源于南方方言,有清洁、美观、细致之意,主要由砖瓦或砖的加工件堆砌而成。要说它的作用,一是把两坡相交处留下的缝隙盖严,防止漏水;二是让房子外形美观漂亮。“平草砖”则是砌在正脊两端的砖雕件。因砖上雕有各种花草禽兽图案,又是平放砌法,所以过去被称为“平草砖”或“草盘子”。把几块砖雕件平稳砌在正脊两端,中间作一凹槽,然后用带刀灰把“蝎子尾”安装上去,主要起稳固作用。

为什么用“蝎子尾”这一造形呢?是取“蝎子”谐音“携子”,寓意贵子降临、子孙满堂、家庭生活美好。因“蝎子”又被认为是五毒之一,有驱邪避灾之震慑力,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就把它放在正脊,以祈求平安吉祥。当然还有把“蜗子尾”“鸱吻”等雕件放到正脊两端,总之都是祈求福乐安康。

在我们老家一带大多都用“蝎子尾”。这个造形较简单,都是老瓦匠们现场制作。也有很多家庭只做一条“扁担脊”,它是最简单而且是最省钱省工的“正脊”,只需在脊线垒叠几层瓦材即可,或是先抹泥,再扣上一层或二层蒙头瓦,再从瓦上面和两侧抹上麻刀灰,两端啥也不放。更有甚者,直接在正脊上用麻刀灰抹个馒头顶,干燥后再用白灰膏加盐稀释成浆,刷一两遍了事,总之都是起防漏作用。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能是我们村距山略近点,所以先民们盖房时就选择了天然石板这一经久耐用的防水材料。

青石板大致分两种,一是三尖葫芦头不规则的,俗称“石板渣”;二是四角见方、边缘整齐、薄厚均匀的。前一种适用于普通大众,较便宜,装一马车花上10来块钱。但是瓦匠铺设时太费工夫,得用瓦刀裁去多余边角才能使用。这种石板只适合盖鱼鳞式顶子。后一种则论延长尺买,价格昂贵,这种石板大小较方正,用来铺设梯子凳式顶子,美观大气上档次。

石板房优点很多,除冬暖夏凉外,更大优点是耐用,可以延续几代人。石板不存在老化开裂等问题,即使真的有点漏雨,凭经验把个别下垂石板往上推一下或换块石板便能解决。再就是石板顶子不怕低温冷冻,所以不用惦记年年扫雪。

在那个年代,我们这里男孩子谈对象时有女方家长“看家”的习惯。首先要看房顶子,若是灰抹顶,那成亲率肯定打折,一见石板顶子,希望就大多了,若是用石板铺梯子凳式顶子,那成亲的几率就十有八九。所以,父母为了儿子们同时也为了脸面,不少家庭盖房时,采取前坡铺石板后坡抹灰或前面铺梯子凳后面鱼鳞式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父母看我兄弟几个快到结婚年龄,意识到盖房迫在眉睫,于是紧挨旧房东边又盖了三间新房。旧房墙体是“里生外熟”(里面是土坯,外面包一层斗砖),顶子是前坡铺鱼鳞式石板,后坡抹白灰。这次盖房前后坡都是鱼鳞式石板,墙体虽然还是里生外熟,但是外包砖却改成了卧式。

有了这6间石板房做基础,老人们心里就踏实多了,所以我们兄弟结婚都算顺利。确实,进院一排6间大石板房,院落宽敞整洁,女方家长基本没什么可挑剔的。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对衣食住行有了更高的要求。石板房由于脊高坡陡,棱棱绊绊又不光滑,不能满足丰收后晾晒粮食的需求。此时,大平顶子房渐渐兴起,省去了那些锛凿斧锯、编笆抹泥等繁琐工序。如今建房技术更新,相比以前更加简便快捷。

时代在前进,房子翻盖了一次又一次,那处处彰显着传统智慧和文化古韵的石板房更多地留存在了记忆深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