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

流感,比“重感冒”更狡猾的隐形杀手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9-09 08:38

□保定晚报通讯员 黄岩岩

保定市康复医院医生提醒,每年秋风起,“流感”便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不少人会把它和“重感冒”画上等号,觉得扛几天就能好,却不知流感的危险性远超想象。

首先要明确的是,流感不等于普通感冒,二者虽症状有相似之处,但杀伤力天差地别。普通感冒多表现为低热或不发热,以流涕、打喷嚏为主要症状,3到5天自愈,很少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而流感会突然出现39℃以上的高热,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头痛,可伴剧烈干咳,部分患者在48小时内迅速进展为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出现多器官衰竭。简单来说,如果感觉“全身像被卡车碾过”,那十有八九是患上了流感。

再看流感病毒家族,甲型流感病毒宿主范围广、变异速度快,既能感染人,也能感染禽类、猪等动物;乙型流感病毒仅感染人类,变异速度较慢,但对儿童杀伤力强。

在流感高发季,有几类人群最容易“中招”。比如5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老人;患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BMI≥30的肥胖人群,以及因肿瘤化疗、器官移植、长期使用激素治疗导致免疫抑制的人群,也属于流感高危人群。这些人群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在48小时内及时就医,可显著降低重症发生率。

流感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飞沫+接触”双重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随着1到2米内的大颗粒飞沫传播,直接进入他人的眼、口、鼻;在教室、办公室、电梯等密闭空间里,病毒还会形成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30分钟以上;此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物品后,再揉眼睛、抠鼻子,病毒也会通过黏膜进入人体。所以,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这“老三样”,依旧是预防流感最高效的方法。

在流感治疗上,“黄金48小时”至关重要。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治疗,可缩短病程1—2天,降低重症风险50%。

而流感疫苗,堪称最容易被低估的“防弹衣”。每年9到11月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期,早接种早保护。上述提到的流感高风险人群,以及医务人员、托幼机构和养老院工作人员,都是必须接种人群。从安全性来看,灭活疫苗不含活病毒,常见不良反应为接种部位红肿和低热,48小时内一般自行缓解。在有效性方面,当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匹配时,可降低60%到80%确诊风险;即便出现“脱靶”情况,也能减少重症与死亡。

关于流感,还有一些常见误区需要澄清。有人认为“打了疫苗还感冒,说明疫苗没用”,实际上流感疫苗只针对流感病毒,并不预防普通感冒;也有人觉得“去年打过疫苗,今年不用打”,但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发生变异,疫苗也会随之更新;“身体好的年轻人不用打疫苗”的说法同样不正确,健康人也可能因流感发展为重症,且可传染给家中老人和孩子;此外,“喝板蓝根、熏醋能预防流感”的说法,目前尚无可靠的循证依据,大家不要盲目相信。

最后,为大家送上一份家庭“防流感清单”。疫苗接种方面,全家6月龄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成员都应接种;口罩使用上,流感患者和照护者要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且每4小时更换一次;日常消毒时,门把手、手机、键盘等每天要用75%的酒精擦拭;室内通风需每天进行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若家中有人患流感,应让患者在单间休息,使用专用餐具和毛巾,待症状消失48小时后再复工或复学。

流感不是“大号感冒”,而是一场每年如约而至的公共卫生考试。在这场考验中,接种流感疫苗是必答题,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则是重要的选答题,每一项都关系着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这个秋冬,让我们正确认识流感,做好科学防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