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09-11 09:07
王宗泗,1917年出生于阜平城厢东湾村,曾就读于天津市河北第一师范学校,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卢沟桥事变后,王宗泗返回阜平县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参与组建“阜平县各界抗敌后援会”,并负责宣传工作。阜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先后任县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长、总务科长、秘书、县六区(董家村)区长,后调任中共晋察冀第三地委组织部长,晋察冀边区冀西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政科长。
1939年10月,王宗泗奉命到完县(今顺平县)布置救国公粮工作,在杨各庄召开村干部会议。由于汉奸告密,会场被日寇包围,王宗泗率参会干部突围,因寡不敌众,不幸被俘。审讯中,王宗泗胳膊被打断,遭受了种种酷刑,但他咬紧牙关未泄漏任何机密。敌人见硬得不行,又改为引诱,好话说尽,始终没有得到半点他们想得到的东西。
1940年1月24日,完县城莲花池内,日伪岗哨林立,戒备森严。王宗泗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痛斥日本侵略者和汉奸走狗的罪行。敌人恼怒逞凶,将他的上衣扒掉用刀砍下其右臂,又将其身上的肉一刀刀割下,在场老百姓看后无不掩面而泣、悲愤交加。王宗泗英勇就义,年仅23岁。
1940年2月11日,《抗敌报》发表题为《动员公粮的伟大牺牲者》的新闻报道,介绍王宗泗烈士事迹。为铭记先烈、继承遗志,完县人民政府把杨各庄村改名“宗泗村”。2013年4月,经阜平县民政局批准,在县城小派山修建了王宗泗烈士纪念亭。
(保定日报记者孟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