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9-11 09:14
□梁永刚
旧时使用钢笔、维修钢笔的人群非常庞大,中小学生更是主力军。由于他们毛手毛脚粗心大意,写字时不小心,钢笔掉到地上的时候很多,不是笔尖摔坏了,就是皮囊漏水了,容易出现毛病,维修率极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修钢笔的流动小摊来到学校门口,收费不高,立等可取,很受欢迎。
每逢开学,是学生们修钢笔最集中的时间,此时这个生意最火爆。一到下课和放学时间,学生们都会把修笔师傅团团围住,有修钢笔的,更多是看热闹的。
看得久了,次数多了,我也逐渐看出了修钢笔的门道。接过钢笔,修笔师傅抬头先问哪儿出了毛病,问清后对症修理。修笔师傅恪守厚道诚信的职业道德,能修则修,非万不得已绝不更换零件,最大限度减轻了顾客的经济负担。譬如,钢笔下水不畅了,就把笔尖拆下,用牙刷清洗笔舌;笔帽和笔身旋转不紧了,就用工具将笔帽内旋出新的螺纹;笔身裂了,就用细铁丝一圈圈箍紧;笔尖漏水了,多是笔尖下面的笔舌松了,点根火柴微烤一下就可轻松解决;皮管漏水了,就剪一圈宽窄合适的软皮,用强力胶粘紧即可。
一支钢笔最重要的部位是笔尖,此处最金贵,也最易磨损。修笔尖是技术活儿,也是精细活儿,一凭眼力,二靠手感。那些技艺娴熟精湛的师傅只需粗略一看,用笔尖往指肚上轻轻一划,其中毛病便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笔尖分叉是常见毛病,师傅修起来很轻松,说话间用手简单一掰一捏就好了。遇到分叉严重的,顶多就是拿个小锤子,左敲敲右打打,三两分钟就能手到病除。
正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修笔师傅看似没费多大功夫的背后是他数年如一日的熟能生巧和不轻不重的力量把握。换成别人,使劲一捏或者用力一敲,如此精巧的笔尖或许就毁坏了。
在流动摊上修钢笔,基本上都是立等可取。等三五分钟,花三两毛钱,一支损坏严重甚至有着诸多疑难杂症的钢笔,在修笔师傅一双巧手的摆弄下,或修或配,便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钢笔修好后,师傅用浸满墨渍的手拿出一个脏兮兮的小本,随手翻开一页,让顾客写上几个字,试试手感和效果,算是验收修理质量。
大概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当时我正在老家上初中,轻巧方便的圆珠笔流行开来,同学们本来就嫌钢笔灌墨水麻烦且易损坏,于是纷纷扔掉钢笔用起了圆珠笔。用钢笔的人越来越少,修钢笔的生意自然是日渐冷清。
后来,市场上签字笔、中性笔逐渐取代了圆珠笔,且价格低廉、粗细型号齐全、笔尖不易堵塞,用钢笔的人更少了,修钢笔的人更是寥寥可数。再后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习惯于用键盘打字,用笔手写的人和机会越来越少,再难见到修笔师傅的身影了。
如今,只有那些喜欢硬笔书法的人和很少一部分中小学生还在使用钢笔,一旦用坏了大都会直接买一支新的,不愿花时间去修,况且也没有地方可以修。
曾经风光一时的修钢笔行当,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悄悄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些修笔师傅和他们娴熟的老手艺,成为人们心中一段尘封的温情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