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9-11 09:14
□杨颖
入秋后的农家院里堆满了新收的花生秧。秧茎已显枯黄,根须上缀着累累的花生荚,外壳粗粝,沟壑纵横,沾着略带湿气的泥土。摘下一颗,指尖稍一用力,“啪”的一声脆响,麻屋子豁开一道口子,饱满的果仁滚落掌心。丢一颗入口,清甜的花生奶浆混着泥土的微腥在唇齿间弥散开来。这是未经修饰的大地的味道,也是土地里的星辰在人间盛大闪耀的开始。
在我幼时,机械化还未完全普及,收花生是要靠双手拔的。先将四五棵花生秧攥在一起,握紧离土地约10公分处的位置,弯腰屈腿,整个上身向后用力,“哗啦”一下,埋藏在土地中的花生随着根须被齐齐拔起。我力气小,拔不动,只能拿着巴掌大的小耙子跟在大人后面,翻捡脱落在地的花生荚。可别小看这项工作,若是遇到不好拔的旱年,一亩地能翻捡到二三十斤花生荚,榨出来的油够全家人吃一个多月。可有一年,母亲突然不让我翻捡花生了,她只说:“有人比我们更需要它们。”
乡下初秋的夜晚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时候。暑热褪去,寒气未侵,月明风清,虫蛙齐鸣。农家人常喜欢吃完晚饭后,三人一群五人一伙地唠着家常去田埂上散步。走着走着,我忽然发现我家花生地里闪着一点点微弱的光,好像坠落的星辰。我还没来得及告诉母亲,就已经从同行的长辈口中听到了这颗“星辰”的故事。
她是我们村里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姓名已经被人遗忘了,人们只是按照辈分喊她“三奶奶”。三奶奶早年丧夫,独自将儿子抚养长大。儿子长到可以成家立业的年纪,却患上了渐冻症。一开始,三奶奶身子骨倒还硬朗,边种地边打零工,也能把儿子照顾得很好。可后来,许是因为长期心绪郁结,三奶奶被查出乳腺癌,身体大不如前,只好把地卖了,在自家院子里种些瓜果蔬菜,养些鸡鸭,去集市上卖菜卖蛋,秋收的时候便去别人家地里捡些人家不要的次等粮食。农家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在收获时节扔在地里的粮食,都会被视为主人家不要的,等主人干完农活回家后,人们就可以自行捡拾,不会被视为偷盗。像大地一样慷慨的农家人将这条规矩延续了千百年,就是为了给三奶奶这样的人群留下一份温暖的支撑。
我远远地看着三奶奶的轮廓,她低着头,拿着手电筒,坐在我家地里认真翻捡着掉落的花生荚。微弱的手电光如星火一般在大地上摇晃,那瘦弱伛偻的身影如断了根的枯枝,再也发不出芽来。她不停地翻找着属于她的“星辰”,它们会变成油,变成食物,变成金钱,虽然光亮微弱,却依旧可以为这位末路人在绝望中驱退眼前的黑暗。
这一年是三奶奶的“丰收年”,因为除了我家之外,还有许多人家都把地里的花生荚留给了她。可第二年春天,三奶奶却将她一颗一颗捡拾起来的花生荚全都还给了大家。她说:“儿子走了,我一个人吃不了这么多,从谁家地里捡的就还给谁家。都是土里刨食的农民,谁都不容易。”
又是一年初秋,农家院落里堆满了新收的花生秧,累累的果荚缀在根须上,淡黄的外壳在夜幕下闪闪发光。这些在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星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农家人,他们谦卑、丰盈,向大地俯身,在贫苦的日子里迸发出宏大的生命回响。土地里的星辰,又何止那些脱落的花生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