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时间:2025-10-05 08:47
“地坛书市进保定”相约军校广场。 罗大庆 摄
□保定日报记者 刘 芳 李笑笑
秋风尚暖,书香漫卷。
像一位故交,她又在最美的时节到来。地坛书市,这位去年被保定人熟悉的朋友,在这个金秋再度南下,带着不变的温暖与新知,与保定这座千年古城再次相逢。
军校广场上,这场相遇吸引了33.29万名读者。那些熟悉的书香、亲切的交谈、会心的微笑,都让这次重逢充满了温馨与喜悦。
一缕熟悉的书香:一位朋友带来的京城温度
今年的书市,这位朋友带来了更多互动体验:作家分享会上思想的碰撞,读者见面会上的心灵交流,非遗展示区里的技艺传承。她不只是来送书,更是来赴一场关于文化与友谊的约会。
自2024年首次走进保定以来,这场京冀文化盛会已从初识的惊喜沉淀为熟悉的期待。今年,书市携30万种精品图书、135家参展商而来,以“书香”为媒介,让保定市民在家门口触摸首都文化的温度。
这份温度源于品牌的延续与升级。继去年吸引31.67万人次参与后,本届书市进一步优化展区设置,保留旧书新知、名社精品等经典板块,并新增外文原版图书、非遗展示等专区。
一位曾在北京工作、去年返乡的保定市民感慨:“去年错过北京书市,今年在家门口圆了梦!”这种“品牌输出+本土融合”的模式,让地坛书市不再是短暂的文化展销,而是京保协同中可持续的文化纽带。
“朋友”的温情更体现在细节之中。
“这么多的书,这么好的氛围!”旧书新知专区,书友刘普欣喜地向记者分享选购的几本图书:“年轻时候做工没太多时间读书,现在退休了可不得敞开了读。”
连绵成片的展位和纸墨飘香的图书,仿佛拥有巨大的磁力,让阅读成为最鲜活的生活点缀。
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说:“这里不仅有书,还有糖画、泥塑,孩子边玩边学,比网购图书更有体验感!”这些举措,让书市从单纯的图书交易场所,蜕变为兼具人文关怀与生活气息的文化客厅。
作为专注优质内容输出的出版机构,中信出版集团此次为保定读者带来1000余种精选图书。“这些书都经过北京地坛书市的市场检验,销量和读者口碑双优,我们特意把这些‘经得起考验’的好书带来,精准匹配保定市民的阅读需求。”中信出版集团渠道运营总监颜斌指着书架介绍道。
这份用心,源于团队去年来到保定的意外惊喜。2024年,中信出版集团首次参与“地坛书市进保定”活动时,携带了600余种图书,最后的销量远超预期。保定读者的阅读热情让团队坚定了“加码”的决心。
“刚开展时,好多去年来买过书的读者,就直奔我们展位打招呼,一声声问候,就像老朋友见面一样亲切。”颜斌笑着说,一年一次的“地坛书市进保定”活动,早已不只是图书展销,“我们把新的优质读物推荐给读者,也能坐下来聊一聊阅读心得,这种双向深度交流,才是最珍贵的收获。”
当读者在保定翻阅着地坛书市的畅销书籍,当名家讲座的掌声在两地共鸣,地坛书市已不仅是文化品牌,更成为京保市民共同珍视的幽兰之交。
翻阅的不仅是书页:京保两地的文化印记与共鸣
地坛书市走进保定,是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对话。
在军校广场的展区内,北京出版社的精品图书与保定非遗工艺品并肩陈列,京派文化的醇厚与燕赵文脉的质朴在此交织,共同书写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篇章。
这场对话深植于两地的文化基因。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出版资源与创新活力;保定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全面建设“全国书院之城”,拥有160余座书院构成的“15分钟阅读圈”。这种资源互补,让京保协同从理念走向更多实践。
文化共鸣更在活动中绽放。
书市策划的八大主题日活动,涵盖文学、军事、历史等领域,聂震宁、纪连海等文化名人亲临现场,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在“跟着老电影游保定展映周”这一特色文化活动中,《烈火金刚》《二小放牛郎》《平原游击队》《青春之歌》《我和我的祖国》《英雄儿女》等15部经典影片依次亮相。这些承载着几代人集体记忆的电影,不少故事的发生地或拍摄地就在保定,让现场观众重温红色记忆。
中国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展位负责人孙楠告诉记者,为了更加贴近年轻人,旧书新知专区特意增加了曹禺、张爱玲等知名作家的名言金句,还制作了受年轻人欢迎的旧书之美书影冰箱贴。
该系列撷取民国旧版书影为创作蓝本,产品采取可翻页立体结构,封面精准再现旧版书籍的装帧之美,定格20世纪经典作品的书籍艺术风貌。
王府井书店特意为地坛书市设计的“地坛小鸽”也飞到保定。这只可以“站立”在肩膀上的磁吸玩偶,设计灵感来自地坛公园三五成群的鸽子,在北京地坛书市上备受欢迎。在这里,可爱的“小鸽鸽”也成功聚焦大家的目光。
正如北京图书大厦总编辑杨新媛所言:“书市为京保文化资源互通搭建了平台。”当两地文创产品在展台上相映生辉,地坛书市已超越图书展销,成为京保文化融合的鲜活注脚。
播撒阅读的种子:在古城书写全民共享的文化篇章
地坛书市在保定的落地,不仅是文化盛宴,更是一场全民阅读的深耕。通过惠民政策、多元活动与长效合作,书市将阅读的种子播撒在古城沃土,助力“书香保定”建设迈上新台阶。
惠民举措让阅读触手可及。
“看了电视剧《人世间》,一直想买套书读一下原著,一看价格238,没舍得买。”市民邬女士说,这次地坛书市,打折加优惠券用后,她花了104元就买了一套,“感觉太划算了。”
总额60万元的惠民优惠券,让市民在折扣基础上再享减免。一位读者欣喜地分享:“用惠民券买了原价900元的丛书,只花了不到600元!”同时,书市联动房产、汽车、美食等生活服务,构建“阅读+体验+消费”的生态,让文化浸润日常。
多元活动同样激发着全民参与的热情。保定市民杜梅带着孙子参观后感慨:“书市就像一堂公开课,孩子在这里学到了课堂外的知识。”这些活动,让阅读从个人行为转化为社会风尚。
在泛黄纸页与斑驳墨迹间,一颗颗阅读的种子正静待新生。
中国书店此次带来的古旧书籍,如同一座流动的文明宝库,为现代读者搭建了一座与往昔智者对话的桥梁。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典籍。”孙楠说,无论是寻觅一本承载时代印记的珍藏,探求一份研究所需的稀缺史料,还是单纯想邂逅一本留有前人温度的手泽旧卷,这里都能让您在翻阅中,感受时光沉淀的力量。
一位沉醉于《中国新文学大系》的书友感慨:“这里封存着几代人的思想火花。”
阅读的种子,更在知识与实践中萌发。一位地理教师手捧《华北地质旅行》欣喜地说,“博物”的精神在于从脚下土地认知世界,而这本旧书正是生动的教材。
书市期间,名家讲座场场爆满,读者见面会气氛热烈。著名作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创作心得,学者专家深入浅出解读经典……当孩子们在童书区驻足流连,当年轻人手持惠民券满载而归,当古城书院与首都资源持续共鸣,地坛书市已悄然在保定埋下种子。
未来,随着京保协同的深入,这些种子必将生长为一片茂密的森林,让阅读之风吹遍京津冀的每一个角落。
活动中,保定新闻传媒中心(集团)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优势,组建起一支逾200人的全媒体报道团队。团队在策划、采访、编辑、发布各环节实现全流程融合作业,综合运用行进式直播、深度访谈、经典朗诵、文艺表演以及“新畿辅”客户端互动等多种形式,构建起立体化、多维度、交互性的传播体系,全面提升报道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与军校广场”金秋经典朗读活动与“地坛书市进保定”同步启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这场持续一个月的声音盛宴,不仅为保定金秋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更进一步丰富“书香保定”与“全国书院之城”的建设内涵,为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注入鲜活而持久的文化力量。
8天的书市落下帷幕,但这位朋友并未真正离去。她留下的不只是书香与回忆,更是一份约定——约定在下一个秋天,再度推开京畿之门,与我们重逢于这座千年古城。
地坛书市,不只是书市。她是保定文化记忆中一位温暖而恒久的故友,每一次到来,都在我们共同的精神地图上,留下更深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