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中国节> 网络中国节·中秋>

唐尧时评丨中秋——镌刻在血脉里的团圆诗行

来源:作者:时间:2025-10-06 10:12

中秋,是镌刻在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密码,是跨越千年的团圆约定。当银辉洒满大地,万家灯火映照着欢声笑语,这个承载着思念与温情的传统节日,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串联起历史与现实,编织着属于每个中国人的团圆梦。

追溯中秋渊源,筑牢文化根脉。中秋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的天象崇拜,历经唐宋的兴盛,最终沉淀为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从《礼记》中“秋暮夕月”的古老祭仪,到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从明清时期的赏月、祭月习俗,到如今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秋始终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团圆的渴望。我们追溯其历史渊源,不仅是为了重温古老的文化仪式,更是为了守护这份流淌千年的文化基因,让传统节日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传承中秋文化,激活时代活力。中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和为贵”“家国同构”的深刻理念。在新时代,我们以创新方式传承这份文化瑰宝。从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中秋特展”,让文物讲述中秋故事;到各地举办的中秋诗会、民俗展演,让传统习俗焕发新彩;从创意月饼的推陈出新,到中秋主题的影视作品热播,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碰撞,让中秋文化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让青年一代在体验中感受中秋的文化内涵,在传承中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意义,让中秋文化在与时俱进中生生不息。

共享团圆温情,凝聚家国情怀。中秋的核心是“团圆”,这份温情不仅体现在家庭的欢聚,更升华为对家国的热爱。当在外游子跨越山海赶回家中,当家人围坐餐桌共话家常,当人们抬头共赏同一轮明月,个人的思念与家庭的温暖交织,最终汇聚成对家国安宁的祈愿。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共享天伦之乐,更应铭记团圆的来之不易,将对家庭的责任融入对国家的担当。以中秋为契机,凝聚民族情感,激发爱国热情,让小家的团圆与大国的兴盛紧密相连。

中秋月,照古今。在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里,让我们追溯历史渊源,传承文化精髓,共享团圆温情。以中秋为纽带,连接过去与未来,凝聚个人与家国,让这份镌刻在血脉里的文化记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让团圆之美、文化之韵永远流传。(作者:唐县羊角乡 王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