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家乡土话“推脑袋”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3-15 16:24

□贺东杰

推脑袋就是推头,就是理发,就是剪头发,就是美发,就是发型管理……我的家乡土话一直叫推脑袋。

说是“一直”,我看也不过100来年,因为推脑袋的意思就是用推子这种理发工具修剪脑袋上的头发,而推子是外国人发明的,至今只有100多年,这个词肯定是推子传入中国之后才有的。清朝以前中国人拢发包巾,圆领大袖,自小便被教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头发是不能随便剃除的。清朝时易服剃发用的是那种老式长柄剃头刀。理发一词出现得早,宋朝朱熹在注疏《诗经》“其比为栉”里说到“栉,理发器也”,明朝叫“篦头”,清朝叫“剃头”,再往下就叫“剪头”“推头”了。

我小时候老百姓对推脑袋这件事没什么过多的讲究,也没什么发型的概念,男的一般要求剪短剃光就行,女的或梳辫子或齐颈短发,所以一般不会轻易花钱去理发馆,大多是在家里由家人或街坊邻居一推了之。唯有一样禁忌就是“正月不剃头”。

我的头发就是姥姥给我推,家里有一把手工推子。推子上有上下两片儿重叠的带刃的齿,用时上片的动齿左右移动,下片的定齿不动,把头发剪下来。大概是因为需要推着往前走,得名“推子”,“推脑袋”也由此得来。姥姥的手艺很好,左邻右舍都说她推的头很精神。可小孩子大多对推脑袋有一种恐惧感,常常是死活不愿意,非得强拉硬拽、软硬兼施才能坐到凳子上。据说这叫作护头,可能是因为对一个铁家伙在如此重要的脑袋上推来推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也因为那手工推子时常夹住头发,拽得头皮生疼。可不是每个人手艺都好,再加上孩子们常常因为不老老实实坐在那里,导致头发推得长短不一,所以留下了一句嘲笑理发师傅手艺的话——“理得像狗啃的一样”。推脑袋的手法、力道不好掌握,没经师学艺能把头发弄短就行了,好在那时也不太讲究发型,也没人特别在意。

讲究些的人推脑袋就要到街上去找剃头挑子了。我小时候街上还有老式的剃头挑子,但已经不再用扁担挑着,改自行车驮着了。但那套家把什儿没变,一头是一个梯形杌凳,凳子腿中间是三个抽屉,最上头一个放钱,下面两个放刀子剪子围布等工具。另一头是笼架,里面有个小火炉,上面有个大盆,俗话说的“剃头挑子一头热”就是这么来的。笼架有腿,其中一条腿一直向上延伸成为旗杆,杆上挂钢(去声)刀布、毛巾。据说原来那地方是挂圣旨的,因为清朝时剃头不是一个行业,而是官差,剃头挑子上挂圣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后来演变成改挂钢刀布了。剃头挑子大江南北都一样,就是清朝时传下来的。剃头师傅手艺很好,光头、平头、分头样样能来,而且他们还有许多绝活。一是采耳,就是掏耳朵。可别小看掏耳朵,非亲身经历无以体会其妙,如果到成都玩,你会发现采耳已发展成产业了。二是放睡,就是按摩,能让人在舒爽之中香甜入睡,醒后神清气爽。此外还有刮脸、修剪鼻毛等等。老辈子推脑袋不仅仅是理头发,这一套下来才算完整的。

到我看到剃头挑子时就光剩下推头发刮脸了。那时我们高阳县南大街上有一位老师傅,常年摆摊推头,每当路过那里我都要看会儿。尤其是看他拿着剃刀剃光头时,长长的剃刀闪着寒光在头皮上灵活地游走,总觉得自己脑袋上凉飕飕的。等到我亲身体验才知道那是很美妙的感觉,剃刀所过之处清清爽爽,堵塞的毛孔全部打开,头皮脸面变得紧致,不再油腻,当真是一大享受,也更加明白了那副对联“虽为毫末技艺,确是顶上功夫”的含义。直到新世纪初年我还在农贸市场见到这位老师傅在推脑袋,顾客大多是和他差不多年纪的老伙计,生意显见稀少,大约只是图个解闷吧。后来见不着老师傅和他的剃头挑子了,也再没见过别的剃头挑子,想来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最讲究的人推脑袋要去理发馆。我小时候县城里只有一家理发馆——国营高阳理发馆,在十字街西北角,很大的门面,进门是一个大厅,理发的人坐在长椅上等着叫号。靠墙转圈都是大圆皮椅,椅子前面有大镜子,屋子中间是洗脑袋的水池子。师傅们都穿着白大褂,气派得很。尤其是那椅子,可升可降,可坐可躺,比原来街上的硬杌凳要舒服多了。我印象中只有逢年过节的重要时刻才去趟理发馆。师傅先给洗头,大手一通揉抓,很是解痒。坐在椅子上听着推子在头顶咯噔作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逐渐精神焕发,心里感觉美极了。等收拾清了走在大街上,感觉所有人都在看自己夸自己:“嘿,这脑袋推得真精神!”

改革开放以后,个体理发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营理发馆也搬到了南大街,风光不再,终至销声匿迹。随着大家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理发馆发展迅速,南方人开的发廊发屋遍地都是,后来都叫美容美发中心、发型工作室、发型设计管理中心,叫理发馆的反倒稀少了,推脑袋的师傅都改叫老师了。各种新潮发型、现代手艺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针对女士的头发,商家更是绞尽脑汁,做足了文章,极大满足了大家对美的需求,提高了幸福指数。

只是苦了我这样的人,只想简简单单地推个脑袋,不想多花银子,得费功夫去找那些简单朴素甚至有些简陋的理发馆才行。现在那些门面豪华的地方基本上都不会刮脸修面,不太欢迎我这种人。那天我想推脑袋,图省事到门口一家发型管理中心,人家热情地向我推荐汤姆老师。汤姆老师烫着外国鹦鹉状的彩色头发,我小心地问能刮脸吗,他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话一出口,我就感觉多此一举,急急忙忙走出来。我边走边想,社会进步是应该的,可这传统的手艺也不该丢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