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

糖尿病患者警惕“瘦胖子”——肌少症

来源:保定日报作者:时间:2025-03-18 10:59

□保定日报通讯员 樊 璠

许多人认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常见病均由“肥胖”引起,然而,过度追求“苗条”同样可能引发健康问题。特别是当老年人出现体形消瘦、手脚无力、站立困难、行动迟缓、易跌倒等症状时,需高度警惕,这可能是肌少症的征兆。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肌少症的患病率高达15.9%,且老年糖尿病患者罹患肌少症的风险是无糖尿病老年人的三倍。那么,究竟什么是肌少症?它有哪些危害?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三科医生孙梦楚为大家普及相关知识。

肌少症是指与年龄增加相关,全身肌量减少,肌肉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肌少症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质量和肌肉力量或躯体功能下降。

肌少症会削弱老年人维持平衡的能力,增加跌倒风险。还会导致老年人行动困难,影响日常生活,严重时甚至可能致残,使患者丧失自理能力。另外,研究发现,肌少症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肌少症也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老年糖尿病患者可通过以下简易方法居家自测是否出现肌肉流失。

快走测试:以正常速度行走6米距离,若用时超过7.5秒,可能提示肌肉功能减退,需警惕肌少症。

握力测试:使用握力计测量主力手握力,男性握力<28公斤,女性握力<18公斤,提示肌肉力量减弱。若日常拧毛巾困难,也需警惕肌少症。

小腿围测量:使用软尺测量双侧小腿最大周径(取平均值),男性小腿围<34cm,女性<33cm,提示肌肉量减少,需警惕肌少症。若无皮尺,可用指环测量替代。

如果患者通过以上自测方法发现自己存在患有肌少症的可能,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肌少症可以在运动干预和营养支持方面进行防治,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运动频率建议每周至少3次,运动时间为30分钟/次及以上。运动方式可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跳健身舞、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抗阻运动,如弹力带、哑铃、绑腿沙袋等相对安全的重量阻力,提升肌肉力量和肌肉质量。另外,还可以进行平衡训练,选择三步势平衡(并足站立、半足前后站立、双足前后站立)、单腿站立、坐立坐训练、直线行走、倒退走、侧身走等方式。

另外,在日常饮食中,应当注重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D。在血糖达标的情况下,主张少食多餐,足量饮水,改善进餐环境,保证每日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