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3-22 08:38
▢雨林
春天的降临恰似鸿蒙初辟,窗外大地苏醒,阳光明媚。春季出游踏青是一件雅俗共赏的事情,美景令人陶醉,也让文人纷纷泼墨,留下许多动人心脾的名篇。“曲水池边青草岸,春风林下落花杯。”“归时不省花间醉,绮陌香车似水流。”人们在户外尽兴流连,享受春明景和,满目芳菲。
一众古代文物带来春的气息,承载着古人游赏遣玩的盎然意兴。透过历史的遗迹触碰那些先人留下的情愫,今天的我们也能感受古人游春感春的那份风雅。
中国嘉德香港2024年春季拍卖会上以1032.9万港元成交了一件清雍正墨彩“杜甫游春”图笔筒。这件笔筒直径16.4厘米,以其极简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充分展现了雍正时期的审美品位。笔筒的墨彩部分均由珐琅黑料绘制而成,这也是墨彩又被称作“珐琅墨彩”的原因。这种独特的绘画技法,将白与黑的水墨艺术完美地呈现在瓷器上,赋予了墨彩一种类似纸绢水墨画的墨趣神韵。笔筒的外壁以墨彩描绘了“杜甫游春”图,画面清雅,空灵飘逸。两位高士头戴斗笠,骑驴行于水中,其中一人执鞭持缰,回头探望,另一位学士仿佛酒醉之态,小心跟随。身后一侍从肩负雨伞,躬身挽裤腿,疑似探路。水间石矶突兀,沉稳又不失秀润,松树枝繁叶茂,间生草叶。全器主题纹饰以墨彩为主,脸部细节以淡刷红彩点染,惟妙惟肖,宛如在宣纸上以墨笔作画,笔触自然轻灵,构图疏朗,景致错落有致,甚是绝妙。笔筒内壁光素,直筒造型,底部一圈无釉,可见胎体厚重坚硬,胎质细洁坚致,釉质光润,触手柔腻。底心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6字楷书款。这件笔筒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雍正时期官窑上等精品的代表。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明代象牙雕人物春游故事配饰,直径约为4厘米,类似今人的胸针。配饰综合了镂刻、圆雕、浮雕等多种象牙工艺技法,雕刻了高士外出春游、兴尽而归的场景,如同宋代理学家程颐笔下“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的春景。踏青的高士坐在马背上,衣袖触动了盛开的野花,野花轻扬飞舞,惊扰了正在鸣唱的鸟儿,柳树枝条随风飘舞,松树绿影婆娑,桃花在枝头热烈地绽放。画面中的一草一木仿佛皆具灵性,一派“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文人春景。跟随高士一起的还有4名步行的随从,或挑担或背负行囊,其中一人正在敲院门,院中一名童子正在给灯笼点蜡。从挑担的酒壶和食盒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从装满美酒和诗情的春季郊游中回来的。方寸之间,6名人物姿态万千,神情各异,宛然如生。而其建筑雕梁画栋,细致入微,玲珑剔透,精湛的牙雕技艺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