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3-22 08:39
□张菁
远在北京的大学舍友小陈在我们上下铺姐妹微信群里吆喝,“你们有人去上庙吗?给我买把大刀,要长柄的。”
她要大刀干啥?她的孩子都已经上大学了。“小时候过庙会,大人们给我表哥表弟买长柄大刀,却只给我买短把的。还说女孩子家家的,就不应该舞刀弄枪。好生气呀!”小陈愤愤不平。
和她相比,我的童年可算是多姿多彩了。我们家是祖传的木匠手艺,最不缺的就是工具和木头。堂兄弟表兄弟们玩的刀枪棍棒,长短大小各种尺寸应有尽有。虽然只是用木头做的玩具,但是做工相当精细,件件趁手。一大群兄弟姐妹玩耍起来也是人欢马叫、惊天动地的阵势。
舍友们在群里聊得热火朝天。小赵说保定除了龙潭庙,最热闹的当数刘守庙。小陈陷入了回忆中,说:“龙潭庙时我去姨妈家住。刘守庙时去姑姑家住,正赶上丁香花开,摘了插到瓶子里满屋香。我吃着春天的第一支冰棍……”“我妈用彩色丝线衬上蓝缎子编成漂亮的香包,装上香草让我随身携带着,结果在庙会上弄丢了,被我妈骂了一顿……其实,我一直都想要一把庙会上的大刀。”小陈对大刀的执念已经深入心底,一定要买来弥补童年的缺憾。
今年保定的龙潭庙会在乐凯高架桥西边,有卖树苗和花草的,但是最多的还是卖各种小吃的,还有套圈的。我走了一大圈也没看见有卖木头刀枪的,倒是有卖风车的,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看见庙会上兴奋地跑来跑去的孩子们,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我小时候,清苑农村的庙会叫“物资交流大会”,比平时的集市大得多,还搭台唱戏、放电影,像过年一样热闹。如果统计销售额的话,应该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大魏村是二月初八的庙会,白团和林水好像是三月和四月的庙会。我姥爷会提前赶着毛驴车到各个村里接亲戚们去上庙,我的姑姥姥眼睛不太好,每天穿上新衣服坐在门口等着,如果听见了毛驴的蹄子声和铃铛声,就知道是我姥爷来接她了。我妈的堂姐妹表姐妹很多,都一起回娘家上庙。
我们小时候上庙是一种期盼,现在上庙是一种怀念,曾经拿着5毛钱去上庙的快乐一去不复返了。小陈的童年里有漂亮的香包、盛开的丁香花和冰棍,我的童年里有姥爷的毛驴车和长枪大刀。我们都在互相羡慕着对方。
突然,我看到有个小男孩举着一把花花绿绿的大刀迎面走来,我赶紧向他打听卖刀的在哪儿。原来卖家就在卖桌椅板凳的旁边,只是被家具挡住了。我挑了一把最长的大刀掂了掂,感觉有些轻飘飘的,和我记忆中的似乎不太一样。都过去这么多年了,大人的感觉肯定和小孩子不一样。不知道小陈收到这把“玩具大刀”之后会有何感想。唉,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