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3-27 08:02
□保定晚报通讯员 郝慧江
在暖气停气后,许多人使用热水袋、暖宝宝等取暖设备,低温烫伤的风险大大增加。
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一般指44℃—50℃)而造成的烫伤。与高温烫伤不同,低温烫伤往往不易被察觉,就像“温水煮青蛙”,初期疼痛感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等到发现时,皮肤已经出现红肿、水泡、脱皮甚至发白等症状,严重时还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因此低温烫伤相对更危险。且由于人们常常在睡眠或专注工作时使用取暖设备,导致皮肤长时间接触热源,因此低温烫伤一般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往往伤及真皮层甚至更深层组织,愈合慢,容易留下疤痕。
以下人群更容易发生低温烫伤。对温度感知不敏感的人,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瘫痪病人等;血液循环有障碍的人群,如脉管炎患者、动脉硬化患者等,局部血液循环差,容易造成热量积聚;醉酒、过度疲劳的人群,意识模糊,对温度变化反应迟钝。
预防低温烫伤,要合理使用取暖设备,控制温度和时间;注意局部保暖,重点加强脚部、腰部、腹部等容易受凉部位的保暖,可以穿厚袜子、使用护腰等;提高安全意识,了解低温烫伤的危害,特别是家中有老人、小孩等易感人群,要加强看护和提醒。
使用取暖设备时,温度不宜过高,以感到温暖为宜;使用热水袋、暖宝宝等,要用毛巾或布包裹,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同一部位取暖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每隔一段时间更换取暖部位;对于感觉不敏感的人群,家人要格外注意。
发生低温烫伤,应迅速移开取暖设备,避免持续伤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处15-20分钟,降低皮肤温度;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覆盖伤处,避免感染;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切勿自行涂抹药膏或挑破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