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3-27 08:06
□诸纪红
初读《当父亲把我忘记:隐秘的告别》,我的心便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紧紧抓住,那是一种对亲情逝去的无奈,对生命脆弱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叹息。薛舒的文字如同一把钥匙,悄悄打开了我内心深处关于家庭与记忆的门,引领我走进了一个爱与痛、希望与绝望交织的世界。
薛舒是一位在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家,她以其敏锐的情感洞察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创作出了多部触动人心的作品。《当父亲把我忘记:隐秘的告别》作为她“生命两部曲”之一,无疑是她创作生涯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这部作品不仅延续了她一贯的深情与真挚,更在题材上大胆探索,将笔触伸向了阿尔茨海默病这一沉重而敏感的社会话题。
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源于薛舒父亲的真实病痛。当70岁的父亲被诊断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时,薛舒的世界仿佛瞬间崩塌。她眼看着父亲从健硕走向衰弱,从清晰走向混沌,内心的痛苦与无助汇聚成这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在当今社会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这部作品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它让我们直面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思考亲情、爱与责任的真谛。
书中,薛舒以时间为轴,细细描绘了父亲病后5年的时光,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却字字句句戳人心扉。“他坐在沙发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这是父亲病情初现时的场景,薛舒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被疾病逐渐侵蚀的灵魂。随着病情的恶化,父亲开始忘记家人,甚至忘记了自己,那些曾经熟悉的笑容、温暖的话语都随着记忆的消逝而渐行渐远。
作品的主题思想深刻而复杂,它不仅仅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客观记录,更是对人性、家庭、爱与告别的深刻探讨。薛舒通过父亲的病痛让我们看到了生命在疾病面前的脆弱与无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在困境中的坚韧与不屈。她笔下的父亲虽然身体日渐衰弱,但那份对家人的爱却从未改变。这份爱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家人前行的道路。
在叙事上,薛舒采用了平实而细腻的笔触,将父亲病后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她没有刻意追求情节的曲折与离奇,而是用真实的情感和生动的细节来打动读者。那些关于父亲日常生活的小片段,如他如何忘记吃饭、如何迷路、如何逐渐失去自理能力都写得生动形象,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叙事手法使得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薛舒的写作风格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她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修饰,但却能够直击人心。她善于运用生动的细节来描绘人物和场景,使作品充满画面感和代入感。同时,她还巧妙地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亲情的感悟融入作品之中,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时代内涵和广阔的社会视野。书中写道:“我站在他床边,看着他熟睡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伤。我知道,他正在逐渐忘记我,忘记这个世界。但我却无法忘记他,忘记那份深深的父爱。”这段文字是薛舒对父亲深情的流露,也是她对亲情执着的坚守,读后让人感受到在疾病面前亲情的力量是如此伟大而坚韧。
书中有一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薛舒写道:“有一天,我陪着他走在曾经一起散步的小路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父亲突然停下脚步,转头疑惑地看着我,那眼神里满是陌生与不解,仿佛我是一个从未谋面的路人。那一刻,我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疼痛难忍。我试图唤回他的记忆,告诉他我是谁,但他只是茫然地望着我,然后缓缓转身,继续他的蹒跚步伐。”这种场景的描述让人真切感受到阿尔茨海默病给患者和家人带来的痛苦与无助,每一个细节都仿佛一把锋利的刀,切割着我们的心。
薛舒用文字将父亲病后5年的时光定格在了纸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家庭在困难面前的坚韧与不屈,感受到亲情的力量,也让我们真切思考了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