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3-29 14:21
▢胡萍
墨斗古称绳墨,又称赭绳、涵绳、线墨、班母、鲁班斗等,传说为鲁班发明,由墨仓、线轮、墨线(包括线锥)、墨签四部分构成。墨斗是中国传统木工行业中极为常见的画线工具,通常被用于测量和房屋建造等方面。
墨斗使用前应在墨仓内盛墨汁,线轮槽内装上缠了墨线的线轮,线轮外壁连接摇柄便于收放墨线。使用时将濡墨后的墨线一端固定,摇出墨线,牵直拉紧在需要的位置,再提起中段弹下即可。墨斗的体量较小,材质多样,由青铜、石、铁、瓷、木等材料制作而成,木质的居多。其造型除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外,还有龙形、云形、狮形、鱼形、猴形、圆柱形、船形、鞋形等。
墨斗是木匠的必备工具,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相传,宋朝诗人秦少游出一谜语给苏东坡猜,谜面是:“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转轮王。要是射出一条线,天下邪魔不敢挡。”苏东坡佯装猜不着,另作一谜让秦少游猜:“我有一张琴,琴弦藏在腹。凭君马上弹,弹尽天下曲。”苏小妹听了马上和诗一首:“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拉纤去,归来摇橹还。”苏小妹诗罢,见秦少游露出不解的神情,便笑道:“你的便是大哥的,大哥的便是我的,我的便是你的。”原来这三个谜语互为谜面,亦互为谜底,三首诗说的均是“墨斗”。
我在藏友处见到两件老墨斗,一件是木雕墨斗,制作于清代,材质为楠木,长18厘米,宽5.5厘米,高9厘米,由一整块楠木料手工雕凿而成,墨仓呈鼓状,线轮槽两壁雕成一对羽翼丰满的鸟。只见那对鸟儿紧紧依偎在一起,似久别重逢的情侣在诉说衷肠。它们的头部虽然只是用线条简单地勾勒,但显得气韵生动,活灵活现。尾部的翎毛排得整整齐齐的,越往上越大,像孔雀开屏,又像花儿绽放,美不胜收。墨线头缀着一颗绿珠子,给暗红色的墨斗带来一抹清新的色彩。这件墨斗雕工精湛,木质细腻,制作规整,线条流畅,包浆莹润,保存较好,时代特征鲜明,至今还可使用,颇为难得。
还有一件是双虎纹铜墨斗,制作于清中期,材质为黄铜,长14.5厘米,宽5.5厘米,高5厘米,器形古朴,有黑色包浆。此墨斗设计得很精巧,线轮槽外壁各雕一只萌虎,造型简约,栩栩如生。两只萌虎大张着嘴,目视前方,拉着罐状的墨仓,撒开四蹄肆意奔跑。中间的线轮高于线轮槽两壁雕刻的萌虎,摇柄把上刻有两道弦纹。翻转墨斗,可见“康熙六年”4字阳文楷体款识。这件双虎纹墨斗做工精巧,雕刻娴熟,包浆自然,品相完美,由于年代久远生有铜锈,但并没有掩盖其光芒,反而为其增添了一丝岁月沧桑的厚重感,让人爱不释手。
两件墨斗在制作时费工又费时,但对于工作枯燥忙碌的木匠来说,有一件心仪的墨斗相伴也是一种慰藉。我们今天观赏之,亦能感受到古代匠人的独具匠心和精工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