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4-12 09:28
▢李笙清
张熊(1803—1886年)为海派名家,与同时期的著名画家任熊、朱熊合称“沪上三熊”。张熊擅画花鸟和山水人物,其花鸟画初宗恽寿平,后自成一家。张熊注重写生,功力深厚,画风“纵逸似周之冕,古媚似王武”,时称“鸳湖派”。张熊一生性格耿直,淡泊名利,同治年间曾坚辞宫廷画师之征,以鬻画终其一生,与夫人钟慧珠一起潜心书画艺术,堪称画坛比翼。其间课徒授艺,从者甚众,其中不乏出类拔萃者,民国时期中华书局曾印行其课徒画稿200余页。
张熊《锦帐垂珠图》团扇直径25厘米,纸本设色,湖州博物馆藏。画面构图规整有致,依照团扇特有的圆形布景,空间上实下虚,疏朗开阔,清气满幅。紫藤属落叶攀缘缠绕性豆科大藤本植物,为百姓喜爱栽植的长寿树种,作者以之为题材,造型准确精微,笔墨细秀,风格郁茂。画面右上,一根粗大的紫藤枝干从上垂下,蜿蜒回环。宽大的绿叶间,一串串丰腴饱满的紫藤花宛若串串玉珠,厚密兼有,或似风铃在枝叶间轻轻摇曳,或似玉珠渗出叶片低垂轻拂,姿态优美迷人,动感十足,别有韵致。
锦帐即锦步障,出自《晋书·石崇传》:“石崇与贵戚王恺等斗富,恺作紫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胜恺。”体现了古人以锦帐斗富的奢侈生活。紫藤树枝蔓相绕,一团团硕大的花穗垂挂枝头,紫中带蓝,灿若云霞,宛若锦帐垂珠。金谷园为石崇别墅,后多以“金谷”借指石崇。唐代李德裕在《忆新藤》中运用“锦帐”的典故发出了“金谷如相并,应将锦帐回”的感慨,认为紫藤锦帐远胜于石崇的锦步障。
“锦帐垂珠”是清代晚期画家笔下常见的花鸟画题材,多见于立轴、扇面和镜心,体现了画家们对紫藤的一种偏爱之情。张熊画花卉,对紫藤尤其钟爱,不但悉心种植紫藤,还特意给其画室取名“银藤花馆”。在画法上,张熊将勾勒法与没骨法结合起来,枝干与茎蔓勾勒填彩,线勾茎枝、叶筋,笔力均匀,阴阳向背。花瓣则以笔头顿点,水墨着色晕染而成,片片花瓣融为珠串,浓淡相衬,匀称调和,既有徐崇嗣“五色染就,不见避忌”的没骨之趣,又有恽南田“惟能极似,与花传神”的明快笔意。画藤蔓则以中锋勾勒,虬曲自然,劲节隐现,婀娜多姿,气韵生动。整个画面布局和谐,尽管没有白居易笔下“藤花无次第,万朵一时开”的气势,但亦不缺乏明人王世贞“蒙茸一架自成林,窈窕繁葩灼暮阴”的意境。
画面左下留白处有作者题跋:“锦帐垂珠,己巳秋九月既望,写于申江客舍。子祥张熊。”钤“张熊私印”白文篆书方印。书法工整端庄,笔画粗细匀称,遒劲有力而又不失秀媚之韵。己巳年为清穆宗同治八年(1869年),其时张熊已年近古稀,尚能泼墨绘事而不辍,其精神追求令人肃然起敬。在领略张熊精湛绘画技艺的同时,可管窥到其疏放豁达的胸怀以及充满美好情趣的艺术追求。
紫藤的颜色为“烂漫夺目一片紫”的紫色,怒放于百花开尽的暮春时节。历代文人对紫藤钟爱有加,如唐代诗人杨巨源即有“幽含晚态怜丹桂,盛续春光识紫藤”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