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土炕,岁月深处的温暖与智慧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4-20 10:47

□葛海军

土炕承载着往昔生活的烟火气息,串联起温暖的回忆与深厚的文化传承。

在过去的华北农村,盘土炕是一件大事。在我老家,每年春暖花开之际便开始为炕坯选土。土坯分小坯和大坯两种,小土坯40厘米长、20厘米宽,厚约五六厘米。其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和成泥,叫脱坯;另一种是用手握成团,松开手,土散落到略潮乎的土上,用坯锤在模子里砸实成型,摞起来晾干,这个过程都是一人操作完成,这叫打坯。小坯制作场地较灵活,在田间地头或宽阔场院都可以。

大坯50厘米见方,厚约七八厘米,制作场地必须选在夯实平整的场院。提前把土和滑秸掺和在一起,并用水洇上一段时间,等滑秸柔软后和成滑秸泥才能用。脱大坯要聚集众多社员,担水、和泥、端泥、脱坯把式共同配合才能完成,那场面十分壮观。

土坯制成后晾干,生产队根据各家炕的数量统一运送。随后,队长挑选盘炕能手,挨家挨户搭建,对家中无男丁的家庭还会特别安排优先照顾。

盘炕完成后马上烧炕,因为炕面要抹上厚厚的滑秸泥,一是找平,二是加固炕坯——因滑秸有拉力,对防塌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把炕烧干才能在上面铺滑秸或谷秸,再覆上炕席就能用了。

土炕不仅是冬日取暖的来源,还有着重要的农用价值。每年麦秋之前土炕要拆掉,作为肥料保护起来。拆炕时先是用筐将残坯背到猪圈旁,再把圈粪起上来,严严实实地捂在坯堆上,一是防养分流失,二是使坯软化。一段时间后,队长会根据情况派社员们逐家将炕坯砸成核桃块大小(这个过程在我们老家称“倒粪”),然后再用马车运到地头堆放。等麦子收割后玉米苗该追肥时,也是炕坯粪大显身手的时候。这种经过烟熏火燎的肥料的肥效强劲,能让庄稼根系发达、茁壮成长,在没有化肥的年代是农民们增产增收不可或缺的“肥田粪”。

在北方寒冷的冬日,一家人会睡在一个炕上。炕头因靠近锅台最暖处,所以约定俗成,此处必须是家中老人的位置,体现对长辈的敬重和关爱。孩子居中,男人则睡在离锅台最远相对不暖和的炕尾。

几十年过去了,农村人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炕逐渐被床取代,但它体现出的祖先的聪明智慧和承载的温暖情感依然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