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区县新闻>

涞源县上庄村:红色基因传血脉 文旅融合助振兴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5-09 08:02


涞源县上庄村被国家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

□保定晚报记者 胡克坚 陈红红 尹红权  通讯员 高翯 刘义超

在太行山深处的涞源县,有一个沉淀着红色底蕴的村庄——上庄村。80多年前,少年英雄王二小在这里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抗日壮歌;80多年后,这片红色热土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中焕发新生,走出了一条“党建+红色旅游+非遗体验+研学教育”的振兴之路,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篇章。

王二小红色展馆位于涞源县上庄村党群服务中心,面积500平方米,分为“红色涞源、少年二小、血染磐石、永远的缅怀、英雄故乡今更美”5个部分。展馆内陈列着大量历史照片及文献资料,生动还原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成长轨迹。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让后人铭记,英雄不是课本里的符号,而是这片土地上长出的脊梁。

王二小红色展馆讲解员辛玉梅(左一)为记者讲述王二小的英雄事迹。

“王二小就是在我们上庄村出生的,王二小大名王禾,因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二小’。为了铭记他的英雄事迹,并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打造了王二小红色教育基地,展馆是今年3月份正式开放的。”展馆讲解员辛玉梅介绍道。

王二小红色展馆隔壁是事迹报告厅,可以观看根据王二小英雄事迹拍摄的电影。依托红色展馆,上庄村打造“红色教育+研学实践”融合模式,通过重温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热情。

辛玉梅是本村村民,从小听着王二小的故事长大。展馆建成后,她经过培训成为一名讲解员。“我们这里是山区,发展农业受限制,村里有红色资源,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后,发展红色旅游,我就报名当了讲解员,既能照顾家又有收入,而且自身的素质也提高了。”辛玉梅说。

红色是上庄的根,过去村里守着“英雄故居”的金招牌,却找不到发展路子。上庄村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后,把分散的资源拧成一股绳,打造了红色旅游全产业链。要让红色精神永远鲜活,让每个村民都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

位于涞源县上庄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王二小红色展馆。

“我们利用5年时间集中力量打造‘王二小红色教育基地’,总共涵盖五个版块,第一个版块是王二小红色展馆,第二个版块是非遗体验馆,第三个版块是王二小故居,第四个版块是二小放牛亭,第五个版块是王二小希望小学,也就是基地的食宿中心。五个版块形成一条循环线路,让游客在游玩体验中深刻感受王二小保护他人、不怕牺牲的精神。”涞源县上庄乡党委书记张鑫森说。

红色旅游的实质就是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革命老区,涞源县上庄乡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上庄村被国家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

“今年我们还要在循环线中增加新业态、新节点,新建网红咖啡馆、网红图书馆和高端民宿,后续我们要鼓励更多村民参与到红色旅游中来,通过销售农产品,开办农家乐,增加群众收入。”张鑫森说。

合作社深挖“红色+非遗”模式,将非遗技艺引入旅游体验。在非遗文化体验馆里,游客可以体验中国传统木板套画的制作、涞源传统剪纸、桦树皮画的粘贴技艺。

“我们合作社通过‘旅游+’的模式,比如村民可以在基地打工,也可以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农产品,还可以自己销售,像我们王二小红色教育基地,这儿的导游、保洁、厨师都是本村村民,既让百姓致富增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涞源县上庄村党支部副书记邹宝贵说。

二小放牛亭。

在非遗文化体验馆,网络达人向粉丝们宣传展示本地特色农副产品,推介乡村特色资源,促进农产品流通和消费升级,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上下铺、军绿色的被褥、像豆腐块儿一样整齐的被子,看到这些您或许会以为这里是军营,其实这里是王二小红色教育基地的食宿中心,中心可以同时提供100人吃住。

“就是想让孩子们像当年儿童团一样吃、住、劳作在一起,体验军旅生活,重温抗战光辉历程,传承红色基因,沉浸式地体验,从小培养起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邹宝贵说。

脱贫户王丽娜是食宿中心的厨师,除了做饭,还负责卫生和保洁工作。“我们这里的饭菜非常有特色,叫‘忆苦思甜饭’,都是我们当地传统的农家饭,让游客体验抗战时期的艰苦岁月,我感觉我们村以后会越来越好。”王丽娜说。

红色,是永不褪色的发展底色;振兴,是永不停步的初心征程。发展红色旅游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不仅能让人们在多元化的体验中汲取思想和智慧等精神力量,还能让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落到实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灵魂,具有精神引领等重要价值。发展红色旅游能够发挥红色资源的重要作用,以党的奋斗精神鼓舞人,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感召人,不断增强各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推动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张鑫森说。

■记者手记

从战争岁月到和平年代,英雄精神薪火相传,红色沃土生生不息。今天,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热土,看到的是老区人民用奋斗续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听到的是英雄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时代回响。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的丰裕,更是精神的传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