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5-14 07:04
□保定晚报记者 贾祎玮 杨旭
“这台发动机可以在海拔6500米的高原启动,全球领先,荷兰、德国的同类产品都做不到。”4月18日,在保定市玄云涡喷动力设备研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玄云动力”)的生产车间内,董事长王冬指着工人们正在测试的产品说。这个曾蜗居地下室的团队,如今已站上了低空经济发展的潮头——未来3至5年将构建覆盖500公斤以下全领域的动力矩阵,以技术、成本、生态三重优势竞逐万亿级市场。
玄云动力装配生产线。
技术破壁:从“地下室突围”到“海拔登顶”
2008年,在一场航空展上,一台欧洲产6千克推力级别涡喷发动机旁标示着“贵重物品,只能看不能碰”的警告,刺痛了王冬的心,也开启了他从航模爱好者到创业者的逆袭之路:2008年,王冬和团队在一间地下室开启了逆向研发;2012年首台6千克推力发动机性能仅达欧美同类产品的70%;2013年,在一座面积约500平方米的两层民房里,玄云动力正式完成注册,并开启正向研发之路;2017年,玄云动力的产品在全球率先突破海拔5000米启动极限,并实现100%国产化。
如今19款量产发动机覆盖6至120千克推力谱系,支撑玄云动力稳居国内军用靶机动力供应商龙头,产品登陆美、意等24个国家市场。面对未来,玄云动力明确技术攻坚路径:3到5年内将产品扩展至40款,构建500公斤以下完整动力体系,同步研发适配eVTOL飞行器的混合动力系统。
玄云动力产品展厅。
低成本革命:重构性价比护城河
自创立伊始,低成本便一直是玄云动力手中的一张“王牌”。玄云动力将成本控制理念深度融入设计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巧妙运用减少零部件数量、创新一体化设计等方法,在充分保障产品性能的基础上,玄云动力实现了产品成本的大幅下降。“2016年到2017年,我注意到美国提出的低成本化方案。从那时起,我们便确立了低成本化的发展方向。”王冬说。
如今,这种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已沉淀为玄云动力的核心战略。“我们会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强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在确保产品品质过硬的同时,把成本控制做到更好,让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更强的竞争力。”王冬介绍道。凭借这一制胜法宝,玄云动力有十足的信心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客户,不断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玄云动力的机器加工车间。
生态崛起:打造低空经济基础设施
随着低空经济政策逐步放开,无人机产业迎来了黄金机遇。在王冬看来,万亿级规模的无人机市场即将蓬勃兴起,甚至是爆发式增长。无人机市场与动力系统市场息息相关,必然会带动动力系统需求呈指数级攀升。基于此,玄云动力将“产业化”确立为核心发展目标,全力以赴构建产业集聚生态体系。
2023年,占地40.8亩的玄云航空产业基地部分投入使用,这无疑是其产业布局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该基地精心规划了涵盖各推力级别涡喷、涡轴、涡扇发动机的板块,以及高速无人飞行器板块。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软硬件高度融合,集研发、生产、试验、认证、维护、维修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动力中心,同时配备包含飞行控制系统、专业飞行服务团队的高速无人机中心。
“我们希望全方位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深度整合供应商与合作伙伴资源,凝聚形成强大的产业协同效应。”王冬表示,通过构建产业生态体系,玄云动力不仅能够显著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进军万亿级市场筑牢坚实根基。
从地下室到产业基地,从逆向破局到生态布局,玄云动力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三级跨越。在全球低空经济腾飞的前夜,这个手握19款“中国心”发动机的企业,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产业链为羽翼,冲向属于中国航空动力的星辰大海。
(本文配图除署名外,均由王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