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您的位置:首页> 荷花淀>

母亲的“长耳朵”

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5-05-15 06:51

□杨丽丽

在我老家有句俗语:“孩子娘耳朵长。”

小时候,我对这句话充满了疑惑,为此我仔细观察过母亲的耳朵,她的耳朵小巧玲珑,像两个小元宝乖巧地藏在头发下面,怎么也看不出哪里长。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渐渐在生活的点滴中找到了答案。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长耳朵”无处不在。

小时候我淘得很,和村里的伙伴们拿着木棍招猫逗狗,“疯疯癫癫”的我也因此成了受伤专业户,时不时身上就会青一块紫一块。为了防止挨骂,我常常会掩饰自己的伤情,可是母亲像是长了千里眼、顺风耳,总能精准地捕捉到我受伤的部位,而且能根据伤口形状大小判断出我是爬树磨的还是撵狗时摔的。我惊讶于母亲的敏锐——原来她真有一双神奇的“长耳朵”,能听到我在外面的一举一动。

真正体会到母亲“长耳朵”的威力是我被狗咬的那次。那天,我和小伙伴们如往常一样在村子里疯玩,经过一户人家时,突然冲出来一只大狗对着我们狂吠。小伙伴们吓得四散而逃,我也惊慌失措地跑起来,可那狗却对我紧追不舍。慌乱中,我的腿被狗一口咬住了,任凭我怎么挣扎它都不松口。我又害怕又疼痛,撕心裂肺地哭喊起来。此刻我多想母亲就在身边啊!仿佛有心灵感应一般,母亲手里拿着一个长木棒从家里冲了过来,赶走了那只狗,护送我去了诊所。处理完伤口,我小心翼翼地问母亲怎么知道我遇到了危险。母亲打趣说:“你的尖叫女高音,整个村都听到了,我还能听不到?”

从那以后,我对母亲的“长耳朵”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耳朵长,而是一种母爱的本能,是对孩子那份深深的爱和牵挂。她时刻关注着我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哪怕是最细微的变化也逃不过。尤其是在我生病的夜里,即使隔着一堵墙,我一声浅浅的呻吟似乎都能把她惊醒,她的耳朵长在了心里,也长在了对我的牵挂中。

当我远离家乡踏上求学之路时,母亲的“长耳朵”依然伴随着我。每次打电话回家,她总能从我的语气中察觉到我的情绪变化。我稍有疲惫或不开心,她便会不停地询问,直到确定我一切安好。即使相隔千里,母亲的爱也从未有丝毫减少。

如今,我已结婚生子,自己也做了母亲,也更加理解了“孩子娘耳朵长”的含义。其实每个母亲都有一双“长耳朵”,她们永远倾听着孩子的声音,那是一种无私的母爱、一份默默的守护,是一个温暖的亲情密码。


相关新闻